孩子常常因为好奇而“搞破坏”,譬如为了看看玩具汽车为什么会跑而把它拆得七零八落等等。对这种“破坏行为”,家长没必要着急上火,因为这帮“终结者”中很可能就隐藏着一位未来的牛顿或是爱因斯坦。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开端与起源,家长对此应该采取积极与宽容的态度,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不要因为担心损坏东西而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相反,家长可以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如帮助孩子将物品零件重新装配、恢复原状,同时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有危险,是不能碰的(如电器、药品等),这样才不至于把孩子的好奇心抹杀。
案 例
父亲是位艺术领域的经纪人,身边也多是从事艺术的朋友。因为经常忙于出席国内外各种艺术活动,父亲难得有时间在家。儿子已经四岁,父子俩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超过两个月。
在参加完一场重要的国际展示会后,父亲决定休假一周,好好陪一陪妻儿。或许是分开的时间太久,儿子对父亲显得有些生疏,甚至是有点害怕而躲避着他。父亲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才重新和儿子熟络起来。三天中父子关系逐渐融洽,父亲发现儿子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尤其是对色彩充满了好奇心。小小年纪的他,居然会用三原色的蜡笔,自己进行涂抹配色。每次配出一种新颜色,他都会乐得直叫。看到儿子笑逐颜开,父亲心中既感到高兴,又颇有些自责,懊悔自己没有多抽时间陪儿子,没有早点发现儿子的艺术天赋。
周末,父亲的画室里来了一位画家朋友,两人在屋里大声讨论着。儿子趁他们没注意,溜进了画室。在家里,画室属于父亲的禁地。平常母亲把画室门紧锁,绝对禁止儿子进入,生怕孩子不知深浅,弄坏了里面的画作。然而越是禁令,越发激起了儿子的好奇心,他时刻总想着进去一探究竟。这次,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看到里面放着的各种希奇古怪、好玩的东西(其实是各类画笔、颜料、画架、画桶以及诸多画作),儿子兴奋得无以复加。在一个角落里,他发现一样看起来有点眼熟的东西——画笔。他悄无声息地拿起了笔,然后来到一块花花绿绿的布前面。在这块花布上,儿子随兴地涂抹着,而两个大人却浑然不觉。
当父亲送客人离开时,忽然看到眼前的儿子简直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花猫,脸上、身上到处是颜料。父亲心中暗忖大事不妙,果然,自己收藏的一幅价值不菲的现代油画已经面目全非了。望着毁损的画,客人连叹可惜。
原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没想到父亲却显得丝毫不介意,不仅没有发火,反倒冲孩子说:“宝贝,你在这儿等我一下,不许再碰其他的东西,爸爸马上回来,明白了吗?”儿子乖巧地点了点头。
送走了客人,父亲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画室,母亲也闻讯而至。儿子很听话地站在自己的“画作”前,小手捏着的画笔一端还在滴着颜料,地上一片狼藉。母亲都快晕了,正要举起巴掌挥向儿子时,父亲一把拉住了她,同时向她摇了摇头。母亲不敢吭声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时疏忽,已经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父亲蹲下身子,尽可能用一种平常轻松的口气说道:“儿子,妈妈不是跟你说过了嘛,没有爸爸的允许,你是不可以来这儿玩的。”
“可我想来这儿玩,这里有好多好多的颜料,我喜欢。”儿子一点不知道自己的好玩,已经让父亲半年的收入付之东流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