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微微一笑,已是胸有成竹。
“好!如今太皇太后留在宫里的残余势力已经所剩无几,时机已到,本宫已经吩咐下去,让那些被无辜罢免的人暗中生事,给太后和泠妃添一把火,多给泠妃折腾些是非出来,一定要搅得后宫鸡犬不宁。
还要劳烦寿喜公公,在太后一筹莫展的时候,到跟前递个话。你依旧是以效忠皇上的名义,陈述利弊,提拔我们的人,尽量消减泠妃的势力。太后对公公定然言听计从。”
寿喜听得那是心服口服,并非是月华的策略有多么高明,而是诚服于她的远见。在当初宫变之时,就已经思虑好了这后宫夺权之事,提前让自己在太后跟前取得了信任。
他如今已经打算功成身退,到宫外养老。那么太后对于自己的动机肯定也不会有所提防,无论安排举荐谁,也只会觉得是量才适用,不会有任何疑心。
因此寿喜一口应承下来:“皇后娘娘尽管放心,此事老奴一定尽力而为。只是有些紧要的差事,太后娘娘一时间怕是不肯松手。”
月华淡然一笑:“无所谓,内务府那些肥得流油的捞金差事就由着太后安排就是,本宫不稀罕。本宫所要的,只是行事方便,还有耳目通灵。自然,本宫也不会委屈他们,慢慢都会好的。”
寿喜自然是一点就透,皇上疼宠娘娘,就算是内务府不归自己支配,皇后娘娘跟前各种用度还能吃亏?所以太后与泠妃看中的那些差事,娘娘自然不感兴趣。
在月华的暗中授意之下,宫里愈加热闹起来。泠妃安排的人屡屡出错,而且因为公报私仇,惹得下面愈来愈多的人义愤填膺。再加上有人刻意煽风点火,这把火果真就熊熊燃烧起来。
出了事,自然是要太后做主,一样一样报到太后跟前。最初时太后觉得无足轻重,逐渐多了,接二连三,许多受了委屈的,就跪在她瑞安宫门口,哭哭啼啼地告状。
三人成虎,更何况这是群起而攻之。
尤其是,泠妃的人里有那不开眼的,受了挑唆,目中无人,竟然与瑞安宫的人起了冲突。压根就不服从管教,这是令她无法容忍的。
泠妃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的人闯了祸,将他们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他们恼羞成怒,只以为自己的手段不够狠辣,所以才会有人这样大胆,有必要杀鸡儆猴,给他们一点颜色悄悄。
他们变本加厉,威胁恐吓,再由月华的人挑拨是非,于是就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太后终于雷霆大怒。
她想亲自整顿,这才发现自己大刀阔斧,砍得有点过度了。导致了宫里的事务根本就不能正常进行,一时间有些焦头烂额。
寿喜就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向着太后提出有心出宫养老。
这样关键时候,太后自然劝他暂时留下,长吁短叹地说出自己此时的困境。
寿喜轻描淡写地说,闹腾得这样沸沸扬扬,许多人不堪大用,惹起众怒这是根本,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心里忿忿不平,故意从中滋事的可能。
解决起来并不难。
太后此时骑虎难下,正没有个周全的主意,听寿喜一说,眼前就是一亮。向他讨教如何收拾这烂摊子。
寿喜自然懂得欲擒故纵的道理,而且伺候太皇太后时日久了,最是明白进退有度,将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不用什么大道理,就借用陌孤寒整顿前面朝堂,对于常家人恩威并施,择优而用的手段,跟太后一说,太后就明白了。
“这宫里这么大,太后您要统筹全局,只要掌控住这紫禁城的财政命脉,捡着紧要的位置用上对您忠心耿耿的人,还用发愁别人不顺服吗?那些旁枝末节的细微之处,您用了自己人,做得好也就罢了,但凡有一点错处,得罪了人,这下面奴才怨恨的,都是您呐,得不偿失。
别说皇上,您想想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做的?这个奴才得先皇授意,服侍在她跟前,那是门清,她何曾操心过这些琐碎?原本的许多老人,在宫里德高望重,对于宫里事务又是轻车熟路,太后只需要略微施加一点小恩小惠即可收为己用,为什么非要命人取而代之呢?”
寿喜不多废话,言简意赅,将这道理掰开了一说,太后顿时就会意过来。
“哀家就是担心太皇太后的势力死灰复燃,所以下手急进了一些。”
寿喜胸有成竹:“此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