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六章 春暖
皇帝思虑了些什么,行昭堪堪能摸得到点儿头绪。
无论如何,隔了几日后,圣意便允了行景自请外放的请求。
十五岁的正六品经历司经历,放在大周朝几百年的历史中,倒也不是没有,只是少之又少。
下了朝,既有人去九井胡同恭贺临安侯贺琰的,也有机灵的,打听了点儿内情的,提了两壶好酒直奔雨花巷,叩开了方府的大门。
木已成舟,贺琰赋闲在家,没这个资格上书,更无法力挽狂澜。
刑氏倒很是焦灼了一把,上上下下地就又开始忙了起来,拾掇行装打理随性人员,还要催着方祈写几封信给官场同僚,意在把路给行景尽量铺得稳当些。
“...出去三年见见世面,再回定京城里来,羽翼便不会被定京城里四四方方的天给拘住了...”
凤仪殿烧得暖暖的,方皇后说得平心静气,一道给认真描红的行昭将鬓边的散发拂到耳朵后去别住,一道往后说:“男儿家是应当出去看一看的,看看这世间既有玲珑水乡,又有黄沙古筑,心胸便能宽广起来...其实景哥儿外放去西北就很好,战事已平,既无性命之忧,又有方家人在旁左右帮扶,西北民风彪悍可人的心眼却没有定京城里多,少年郎过得也能舒心点儿。我是老了,小郎君的心事也猜不透了,福建外有海寇,内有掌着实权的地头蛇,我当真是不放心...”
行昭笔尖顿了顿,抬眸一笑。
方皇后是不愿意叫景哥儿再涉险境了,可景哥儿若是自请去西北,皇帝会肯吗?没得再叫皇帝心里头给方家再记上一笔——方家从西北利利落落抽了身。倒把自个儿外甥给送过去补塞,阳奉阴违,居心叵测的...
正月里头,行景进宫来给方皇后问安,方皇后便把几个选择放在台面上让他自个儿选。
行景毫不犹豫选了最为生疏,条件最艰苦的福建府,言之凿凿,“...男儿汉十几岁的时候不拼一把,什么时候拼?等到胡子拉碴的时候再去拼命?西北,就算我肯去。皇帝也不能让我去,又何必在风口浪尖上惹眼?乱世出英杰,平稳安顺的地方瞧不出我的本事穿越令狐冲。在杂乱中闯出一条路来,叫别人看一看我的拳头也不小,别人这才肯静下心来听我说话。”
率直单纯的少年经历了丧母之痛,安静阴霾之后,终究长成了一个肩负担当。目光坚毅的好儿郎。
左想右想,外放东南是对行景最好的一场磨练,也是避开贺家最好的办法。
方皇后明明每日口里头念叨着“玉不琢不成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话头,却仍旧惴惴不安了许久。
放手让孩子去飞,每个母亲都懂得这个道理。可到了最后关头总是还有紧紧抓住孩子臂膀,舍不得放开的。
行昭也舍不得,哪家的妹子自家亲兄才从一个死人坑里回来又要把他推到另一个险境里去?可行景的一番话说得极斩钉截铁。“...母亲之亡可以怪罪到我年岁小,可也是因为我不够争气,无法让别人心声忌惮。这个世间苦的难的就该男儿汉去扛,那时候的贺行景无能做不到,我必须保证以后的贺行景能够做到这一点。”
少年郎笑一笑。眼神落在自家妹妹身上:“姨母也莫太挂心,阿景自会好好保重的。阿景还要给妹子攒嫁妆呢。”
在西北的风吹日晒,让行景的肤色变得离定京城里公子哥常见的润白极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沉的古铜色,眼神亮亮的又坚定,让人感到无比心安。
“...您啊您...”
行昭看着好笑,还没来得及说下去,却听见方皇后陡然沉声的一句问询。
“我记得景哥儿身边那两个丫鬟一直是跟着他的?听你舅母说一个长得很好身世也曲折,鹅蛋脸,柳叶眉的,名字也好听,叫...叫什么屏来着?”
行昭眉心一拧。
笔尖上头的墨已经微微凝成了一滴,颤在那儿摇摇晃晃地想要滴下去。
“叫玉屏,是在临安侯府就一直跟在哥哥身边的大丫鬟,父亲早逝,母亲在外头帮人做绣活儿,一家几口都和贺家没关系,哥哥一去西北,玉屏便没了差事,后来贺太夫人为了掩人耳目,把无关紧要的人都打发走了,家生子打发到了庄子里,买来的便让家人来赎,若是没钱,那就一道跟着去庄子。阿妩看她可怜便赏了十两银子算做赎身钱,让她寡母接走了。哪晓得后来她母亲也过世了,就来投靠哥哥这个旧主了。”
行昭答得简明扼要,玉屏的来历很清白,行景也是个念旧之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