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急,一会儿自然来开门。”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那缓慢而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殿下,请进。”
可是,那个人并没有亲自前来,公子铮也不生气,缓步走了进去。
那个人看见公子铮,便起身行了礼,话不多说,“殿下请坐。”便不再言语。
公子铮席地而坐。
那人说道,“寒舍简陋,也没有好茶招待,还请殿下见谅。”
公子铮笑道,“哪里,俭安兄台客气了,我是来看你的人,喝水也无妨。”
俭安是那人的小字,那人姓朱名千禧,是个写史的人,写史的人都得有一身倔强的脾气,不然就不是写史的了。
“我一个只会写字的粗人,殿下来看我做什么呢?”他问。
“俭安兄是写史的,青史如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句话是从凌儿那里听到的,他牢牢记在心里。
朱千禧闻言,抬眼瞧着公子铮,这一眼公子铮便知道,说到对方的心里去了。
这个年代的史官并不受人重视,所以使得原本就不善言语的他更加的不爱说话,可是这个人确实有些真才实学,也是很敢言的谏臣,将来对自己很有用。
夕阳渐渐落下,月亮渐渐升起,两个人越聊越投机,朱千禧原本很不喜欢这些个自以为是的皇子,然而这一番谈论下来,对公子铮有了很大的改观。
临别时,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五天已过,公子铮派人查探的母妃下落也毫无进展,当年参与此事的人都恰巧地死了,那些卷宗也奇怪地跟着一场火消失了。只能再查。
公子铮心中冷笑,那么巧合吗?到底是谁害得他呢?
齐国境内。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公子无亏作为督军,走在队伍的中间,他这个督军,可发号施令,也可以由将军向他汇报,他同意便可。
车马摇晃,公子无亏坐在车内,与凌儿临别前的情节他依然在一遍一遍回忆着,她虽然没有跟着自己回来,但她终究是救了自己。
临行前他又去见了她的娘亲,那个年纪轻轻却苍老的女人,她给他讲凌儿小时候的故事,有些故事他听了很多遍,甚至一字不差地复述一遍,可是,他仍然喜欢听,这也是他在闲暇时最舒适的时光。
有时,他只是陪着老人,什么也不做,跟老人一起晒着太阳,哪怕只是半个时辰,也是极好。
老人有时会问他,凌儿过得好不好,为什么不来看她,他总是回答她过得好,可是她过得好不好,他也不清楚,在鸿雁的身边,应该是过得好吧?
总比跟在他这个冷漠的人强些,想到这里,心口一阵痛,他想,他也有命门了,这个命门便是那个姑娘。
烈日当空。
身在西域的辰凌带着三千良驹赶往宛州城。
公子铮带着五万兵马前往宛州城。
公子无亏带着十万大军,欲力夺宛州城。
原来彼此熟悉的三个人,终将汇聚到一处,这一次命运能让三人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