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说出其详细履历来……他敢说,哪怕是吏部官员,也不能做到如此。
江夏缓缓将越晟的履历家世叙述完毕,抬眼看着徐襄道:“此人风评还不错,但我总觉得,此人才能有限,投机心太重……当然,娶妻娶贤,还要看越家姑娘的人品性情。”
徐宏之子徐冲已经满了十八岁,郑氏去世时,江夏回乡对徐冲也有一定的了解。孩子生的的不错,身材魁梧,容貌周正,但学业不行,读书不上心,十七岁方才进学,得了个童生之名,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对庶务也一无所知……这样的孩子,在江夏看来,也就仗着祖业混吃混喝一辈子了,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出息。
越晟之所以想将女儿嫁给这样一个孩子,所为的不过是徐襄和她在朝中的权势,希图通过结亲,攀上徐家,从而利于他日后的升迁罢了!
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江夏将书信递回给徐襄,起身倒了两杯茶,递给徐襄一杯,一边道:“祭田我已经让人置办停当,在松林镇和上姜家镇中间,连成一大片的良田三十六顷,都是水浇条件便利的肥田。”
祭田,乃是大户人家置办下,专用于祭祀、宗族事务开销的田产。大庆律规定,祭田不抄不没,也就是说,万一家族犯了事,抄没家产的时候,祭田是不被包括在内的。于是,许多人家在全盛时会多置办一些田产充作祭田,也是给后代子孙留下一条后路,万一哪天招了官司,至少有祭田的产出能够维持。
一百亩为一顷。三十六顷就是三千六百亩。按这个时代出产,玉米推广后,两季粮食足足能够产出360万斤粮食,按丰年粮价算,一年产出也有两万余两银,除去每年所用祭祀、族学的花费,徐冲即便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也能保一世富足安稳了。
徐襄抿抿嘴角,伸手将递茶的妻子揽进怀里,叹息道:“家中上下,都赖你操持了。”
江夏憋着一口气冷战的,听了徐襄这句话,却莫名地松了去。
她抬手缓缓落在徐襄的脊背上,轻轻地拍了拍,道:“你我夫妻敌体,又何必说这种话!”
徐宏那边,毕竟替他们夫妻伺候了郑氏多年,她置办些田产也算是回报吧。再说,祭田不抄不没,也算是给子孙留一条退路。伴君如伴虎,谁知道哪天就被老虎咬一口呢!
商量着家务事,夫妻俩不知不觉和了好,没有孩子们打扰,两个人相对用了午饭,又相携午休了半个时辰。
夫妻俩起身后不久,朗哥儿带着弟妹也转了回来。
宋允与宋谆哥俩难得出来走一遭,也不敢多做停留,送下徐家三个孩子,就匆匆辞了去,一个回宫,一个回王府了。
江夏气儿顺了,就吩咐爷几个:“你们趁天色尚明,赶紧去把对联写起来去。”
家中上上下下数十道门,还有门前、屋内、厅堂……要贴对联的地方可多着呢。最开始是徐襄带着越哥儿写,后来加了齐哥儿,再后来越哥儿外任离家,如今齐哥儿娶亲也有了自己的家,家里写对联的就换成了徐襄带着朗哥儿迅哥儿……
看着爹娘恩爱和谐的模样,朗哥儿偷偷与迅哥儿换了个眼色:就知道爹娘不和是耍花腔,这不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