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一个下场。
晚上村长来老方家,拿出厚厚一叠纸,上面全是他们新筛选出来的名单。
“这是上回筛选出来准备安排到你家来的,等你们搬去县城后就可以安排。这里有五十人,是等你们带人去县城后,再补进来的。”
“这里还有五十人备着,如果到时候住得下,再逐一安排,住不下就算了。这五十人也不是太差,而是在小七儿的要求上没那么符合罢了。”
“还有你们杨家舅舅的三个闺女没有安排上来。听说他家已经在做那个什么垫子、抱枕啥的,赚头也不小,就没安排了。”
村长一一介绍着名单上的情况,为了将村里的利益最大化,他和耆老们可是将全村未嫁小闺女从八岁到十四岁全部过滤了一遍。
不但要看小闺女自己的人品,也要看这个人家的人品。比如刘杏花,就一直不在筛选范围。
要是敢挑刘杏花,他能保证,老方家的人肯定会不高兴,小七儿可能直接切断和村里的合作了。
小七儿是个能干的,在家也很贤惠,为人也很明礼、仗义,但她绝对是个有脾气的,不如表面看着这么弱。
这一点在那晚大闹孙家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因此还是不要惹她生气为妙。何况小七儿又是善良的,知书识礼为家人、为村里着想,真的没话说。
小七儿这一路来对大家的付出,除了个别浑人,大家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村长大伯,我们明儿就去县城看宅子,等我们回来,就可以决定能增加多少人选了,很可能将村里合适的闺女全部选上呢。”
想着就要进城买宅子了,方小福心情十分愉快,脸上的笑容很明媚。
“嗯,县城里的二进院落,一般正屋一明两暗或三明两暗,东、西厢各有三间,倒座三到五间,后罩房也有几间,都能住不少人了。”
村长以他的认知盘算着,其实他家也差不多是这样子的屋子,只是兄弟多了,在东、西厢外面又各建了两厢,形成了两个侧院。
现在他当家,但上有高堂,因此他们夫妇、还有爹娘都是住正屋的,家里的小子们和小闺女们则统一住了东、西厢,后罩房和两边侧屋则住着兄弟们。
厨房在后罩房边角,有个后门再通往后院里,后院彻了猪栏、鸡鸭舍,还有个小菜园子,吃菜直接摘,很方便。
村里像他们这样没分家的大家庭,多半都是这样的加建屋子,不是规则的四合院,但有四合院落的风格。
就是将来爹娘不在了,他们也还能维持一代人的和睦,到下一代就要分家了,那时屋子会再次发生改变,也会有人搬出这里,去附近另寻地方建屋。
当然,另寻的地方也必须是他们家地契上的范围,不可能建到别人家去的。
“嗯,明儿晚上就有结果了。”方小福心里盘算着,那四座宅子挤一挤,住两百个人都没问题了,不过她不会说出来,也不想搞得这么拥挤。
一百个人应是绰绰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