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收了那套有些破损的旧书稿,却是心中感慨。如果说当日自家兄弟不曾要东翁的谢银,皆是因为自己之事,此刻见老主簿如此之举,便已说明自家这兄弟原本就是个极有分寸的。
显然这老主簿也已知晓了大概,才这般转手送了这套书稿,说来自己母子三人,反倒成了此桩的最大收益者。
要说东翁家得以廉价置办下那六亩多地,原是因为自家兄弟举手之劳。却不知,自己那位女学生的栽桑放羊之法,才是真正让人动心之物。而老主簿过手办妥了地契文书,便得了他家谢银十两,看似轻松惬意的很,属不住,都因其如今有些年岁了,一心只求着能安安稳稳多留几年,若是不然只怕也不会将这两锭银子,看在眼里。
再看自家却是既得了好地,又使得东翁为感谢,不但补齐了园中的桑树,还与佃户们说定了,看护一事。余下,只要学着东翁家,设上一间蚕室就好,毕竟饲养蚕桑与东翁家混在一处,与两家而言都是略有不妥。
别看这些日子来,东翁姑侄几个待自家不薄,但此事关系各家之利还是及早妥善安排,才是最好。不过多出这修建蚕室一桩,倒是要与自己这兄弟借渡一二。
坐定径自续了茶水,才略露愧色启口道:“要说我那东翁真是难得的好相与,只是先前那圈桑林的银子,已将随后半载的束?一并提前支度了来。我又想着养蚕之事,还是与他家分开两旁才好些,所以这蚕室却不得不另建一处。”说到此处,不免幽幽叹了一声。
本来自己这三弟家的小日子,也算过的滋润,只是五年前父亲便已辞世,这家却是早就分了。要说大哥也算厚道,按常例将三成的家业均分给了两位兄弟,虽说当初三弟已有些能耐,搬去了城郊一处小镇过活,但终究不是长子的身份,手中只怕也无太过闲置银两。
而且,那一惯节俭的弟媳,就是对她娘家兄弟姊妹几个也鲜少替补一二,如今自己这个大姑身份,怕是难上加难!
却不想那旁贺胜武只是略顿了一下,便已笑着摇了摇头,顺势将怀中的小布包取了与她:“你家弟媳早已想到这层,这不今日赶着来看我外甥不过是顺路而已。喏,这六两银子刚好够起一间土屋,再让人四周围上一圈篱笆,也足够了。”
“哪要这么多,先前我已从佃户那里打听清楚了,一间能摆下小二十张蚕的屋子,有三两半银子已是足够。就算往后再添多上几亩桑园来用,也无须再添建蚕室了。说到这儿,那旁的贺胜武也已听出了自家二姐的心中笃定,不禁几分惊喜,又有一丝感慨。
看来前次与自己提到的那种,能肥地省人手的法子,真是能成?
早在当日二姐让老家人送信来,询问置桑林一事起,自己与兄弟两个也都为此捏了一把汗。想到原先不并擅长打理经济一事之人,突然说要置林养蚕,除了吃惊之外,几乎不作其余之想。
然而在被方家七夫人身边的家管事妈妈,一番细述端详后,就连自己那惯懂经营一桩的浑家,也止不住的连露喜色。就此自己才算真正按下心来,但今日再听二姐笃定无比的言辞,都不由得冒个旁的念头,是不是也该跟着自家二姐学上一回,咱们也顺便凑上一脚?
要是此刻他那浑家刘氏,知晓了当家的这份想头,必定顾不得其它先在他脸上亲上一口。说来这贺家的老三媳妇刘氏,虽是个普通庄户人家的女儿,却因早年间家境不济之时,随了外家舅母在镇上的富贵人家办喜筵时,帮过几回厨活。
单是她那一手好汤菜,就是得益于那会儿同去的领头厨娘,只是照自家如今的情形,却难得有机会做上一回罢了。不过到底是在镇上大户人家里见识过不少,自那时起对这经营一事,就颇为上心。
随后当家的又同衙门的捕头、书吏之流交好,自是明白了背后乌有倚仗,还是莫要插手其间为妙!但眼下瞧见大姑子的东翁,却是有那方家为倚仗,自是乐见其成不说,还盘算着待两年后,能否借着大姑子的光同那位夫人说上两句,也学上一回这打理桑园之法,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自那日起得了消息,这贺家三媳妇就不曾如先前那般,只晓得紧抓着手中的钱不放,到叫外人占了这份先机。虽说是为了日后有利可图,但这般爽快借了银子与赵贺氏打,到底令其心生感激。
不提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