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兴会革命开始,甬商就已介入,得益是最大的,湖商也想捧个人,可孙汶不给力。除了甬商,侨商对革命出力也多,他们从杨锐和程莐夏威夷结婚时正式融入复兴会系统,侨商银行的成立是一个显著标志,但是这些侨商除了经济利益外还有政治利益诉求——美洲华侨的要求是移民,南洋华侨则是立国或建立南洋自治区,这两个要求都是杨锐无法答应的。
现有的国际体系和二战后的国际体系存在重大差别,这就相当于老国王下台,新国王上台。作为新秀且是异种异教的中国,最好的选择还是维持现有国际体系,配合英国遏制想上台的美国,同时自己韬光养晦、不去触碰老欧洲的殖民地利益。
在杨锐计划中,未来的世界是英国为天下共主的世界,此时衰弱的英国不但没有力气扩张,反而将战略性的撤退,在亚太,她所放弃的就是中国得到的。杨锐相信,讲究实利的英国人,终有一天会让自己介入南洋和太平洋,然后坐看中美互博,就像在欧洲看着法德互殴一样,在这种‘平衡’中,英国绝不会让中美任何一方坐大,就像他不会让法德任何一方坐大一样。
平心而论,杨锐这是太高看自己了。当初英国决定放弃遏制美国而重点打击德国,其根源在于欧洲离他太近,而美洲离他太远,德国帝国海军几乎要把炮口架到英吉利海岸了;而对于中美,同文同种且远距离的美国,一样享受着优待,反观中国,一则是陆权国家,这足以威胁印度,二则华侨众多,不进行遏制的话,南洋最终将变成中国附属国,海岛上懒惰散漫的土著根本就不能与宗族化、且常常自相残杀的华侨竞争。
虽然复兴会政府表示对印度、南洋绝无兴趣。可西藏杨锐是不同意其独立的,藏区沿袭前清惯例,驻守了一个旅的部队;南洋这边,华侨中居然有稽疑院海外代表。而复兴会又竭力制止华侨内斗,后来甚至通过宗族法并确立国教,明摆着要用法律约束宗族冲突,扶持宗族往海外开拓。这种做法显然会加速南洋的‘黄化’,而因欧洲大战时期的许诺。南洋华人和白人地位几乎相等,他们靠正常合法手段是难以阻止这一趋势的,所以只能通过战争,通过自己不参与且还能乘机发财的战争才可重回常态。
可世界终究不是仅有法德、中美四个大国,苏俄也是一股可怕的新力量,若说中国人和白种人争夺仅仅是亚洲,那布尔什维克和资产阶级争夺的则是整个西方世界。遍及整个欧美的工会和布尔什维克分子频繁发起的罢工、游行、骚乱,使得绅士们的生命财产岌岌可危,从这个角度看,毁灭苏俄甚于打击中日。因此。如果中国能转变其一贯亲俄的立场,转而敌对布尔什维克俄国,那么毁灭苏俄的战争将先于太平洋战争发生,如果继续亲俄,那战争的顺序就将相反,太平洋战争先于俄国战争发生。
在威斯敏斯特就世界局势的讨论中,历史的走向就是如此确定的。太平洋战争的主力是美国,而苏俄战争的主力则是和苏俄接壤的东西各大国,英国只要默许便够了。至于杨锐主动示好要求共同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威斯敏斯特的决心。
杨锐知道的是另一个历史。并不懂得威斯敏斯特的决心,他现在思考的是如何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受创最少。就行业来说,生丝、大豆、棉纺、粮食(食品)将是受创最严重的地方,工业因为国家建设正处于高潮。受打击最小。唯有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烤面包机、电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的销量会急剧减少——每年六十万台出口冰箱中,有近五十万台出口美国,一旦不可外销,那么一百多华元每台的冰箱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唯有汽车、摩托车、收音机能在降价并削减产量的前提下勉强支撑。
于是,问题就来了。从钟光观开发通化算起,工业建设已经有二十四年,经过这二十四年,全国工厂达八十四万家,工人总数已接近一千万,如果包括筑路、清淤这些铁公基项目上的民工,那必定超过一千万。保守估计,经济危机会造成两百至三百万工人的失业或半失业。
虽根据终身聘用制工厂不会裁员,只会轮岗——假设工厂只需一半工人,那工人将被安排为半年(或一年)上班、半年(或一年)休息,休息时发放之前积累的保险金,直至经济好转或工厂最终破产,但家电行业显然轮岗也轮不来,工厂将在数年的危机中破产,特别是那些毫无根基的个人小厂,股东一定会申请破产以保留更多财产,那怕按股份工人能分得总股本的一成五。这些人破产后的工人明显就是社会隐患了,他们虽然来自农村,可家乡的地显然不需要他们种,不安排好肯定会出乱子,可又该怎么安排呢?
“先生,超发货币扩大基础工程建设,这种做法其他人一定会反对的。”对于失业工人,张坤明白杨锐之前的考虑,说到底就是铁公基拉动就业。按照以前他或许会在犹豫之后最终站在这种立场上,可现在屁股不同了,有产者和无产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
“超发等同于变相的贬值华元,相当于是对国内所有财产注水,士绅和有家有业的人占着大头,对此一定会反对的,而且华元超发将引发更严重的通化膨胀,现在因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通胀率已超过百分之六,真要通过扩大基础工程建设来消弭失业,通胀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数个百分点。到时候一些本能维持的温饱人家,此时也要难以为继了。
且失业工人大多是前些年的技校毕业生,他们虽然成家,可家庭负担不重,加上人人都有储蓄的习惯,靠以前积攒的那些钱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数年后经济好转,外贸工厂最终转型,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和学历仍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眼下只是暂时困难……”
说到失业工人的解决问题。张坤连续说了一大堆东西,生怕杨锐上铁公基——天字号下钢铁、水泥、建筑、运输公司多得是,轻工业则少的可怜,一旦上铁公基。最终受益的除了失业工人外,就是天字号本身。可不管是站在专业的角度,还是站在新国家银行的角度,他都必须反对施行此类策略,因为这对有产者、对国内经济复苏极为不利。货币超发的本质就是抢劫!
富有深意的看了自己这个学生一眼,杨锐转而问道:“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最好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依托美国经济的工业和农业没有挽救的可能,除非美国经济复苏,可如果不发生战争,这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他的经济将腰斩至五百亿美元的规模,之后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退出。其他出口行业必须向汽车工业一样把市场重心转至国内市场,正在实施五年计划的苏俄显然是一块很好的踏脚石,帮助其建设工厂将拉动国内工业,可最终的希望还是落在国内市场上……”
“行健啊,可百姓还是穷啊!”杨锐眨巴了一下眼睛。对国内市场并不看好。“如果再给我们十年时间,那工业由出口转内销是可以的,但现在还是太早了。”
“先生,即便再给我们十年时间,出口工业的规模也不是国内市场能托得起来的,因为那时候的出口规模将是现在的数倍。”张坤道,“另外现在也不要太过悲观,工业技术在不断升级,产品将会越来越便宜,汽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然后全国人全部开时风三轮车去兜风?”杨锐笑道。心情强制性的好了不少。
“先生,根据太原二汽的报告,如果是汽油发动机,那么农用三轮车能降至九点一华元每马力。也就是说,每辆三轮车只需七十二点八华元。[ 注138]”张坤道,“相较于之前的一百二十华元,这已经算是超低价格。”
“七十二点八?”杨锐对此还是不满意,道:“什么时候能降到五十块以下?”
“这估计要几年时间,这还要等煤炭、钢铁、机床工业想办法提高效率才行。汽车只是这些行业的下游行业,煤价、钢价不降低,机床加工效率不提高,即便能设计出好的车型,也不能降低生产成本。”
张坤的话说在点子上,汽车工业就像棉纺一样是下游产业,棉花不减价,纺织厂再怎么高效率,棉布的价格依然要高。能源、冶炼、加工,三者是一切工业经济的基础。这三者的成本不下去,整个工业产品的成本就降下不来。现在国内山西和辽东大工业区,还是得益于能源价格低廉才发展迅速的,特别是东北,抚顺露天煤矿因为开采成本低廉,现在居然返销日本,把一些三井之外的小煤矿挤的破产。
“行健啊,咱们不超发货币也行,不过你说说,这两个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