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人是整个大明行政系统里最清闲的人了,但是因为入了翰林院的人前途都非常远大,所以翰林院也被称为最“清贵”之所,但凡能入翰林院做事,都会被大家羡慕的快要疯掉,不仅清闲,而且地位很高,身份尊贵,为文人雅士们所推崇,一个文人可以进入翰林院,是这个时代所有文人们的毕生理想。
王世贞李春芳他们自然也不例外,张居正和李一元也不例外,大家都可以想想,考上举人已经是数万人里脱颖而出的,考上进士更是十万人里取一名的超低录取率,而翰林院的翰林,是在一两百名的进士里面再选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的极品,那概率,是有多低啊?概率越低,含金量越高,考试之王的顶峰,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这还不算三年“馆选”期内的庶吉士,他们还不确定是不是翰林,所以不敢贸然出来装逼,万一装逼过头以至于装逼失败,三年考试没被选中成为翰林,那就丢脸丢大发了,所以来这里的都是正牌翰林。
不过也正是因为翰林院的清贵,翰林院的翰林们享受着政府津贴却没什么事情做,非常清闲,许多后来做到高官的翰林出身的官员都会想念当初在翰林院的清闲日子,因为一旦做官,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家才能在这种时候请到翰林院的翰林们现身说法,让大家羡慕嫉妒恨一下,然后树立信念。
这对翰林们也是很好的秀优越感的时机,清闲尊贵的翰林们,在同乡举子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和地位,看着举子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只要是有些空闲的翰林都会答应出席同乡们的文会,大好的装逼机遇不要,你还要什么?脑袋有问题!
听说这一次的南直隶诸地会馆因为郑光的存在而特别的有成就感,所以为了一睹郑光之风采,特意决定将各地会馆的文会汇聚在一起举办,将南直隶出身的愿意来的翰林们都请来,比如嘉靖二十年的状元沈坤,还有二甲第八名进士严讷,以及二十三年的榜眼翟景淳还有探花吴情,这几位都是如今翰林院的清贵翰林,也是当年的学霸考神,前途无量。
一听到后进子弟们想要清楚他们来为自己评定文章优劣,预测考试结果,他们当即应允,又因为今年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现,他们更想一睹风采,这些翰林们的家也都在南直隶,其中翟景淳和严讷都是苏州府人,和郑光还是小老乡,更有兴趣一睹老家的东南小柱国之风貌。
东南小柱国,是郑光的名声传到北京之后,北京的一些闲得无聊的人士为郑光起的尊号,两次大战斩首倭寇近万,剪除东南巨寇陈东和林碧川,二十余年来第一次肃清苏松倭寇,还吓得浙江福建的倭寇一夜之间消失无踪,让东南难得的过了一个安稳的和平年,东南小柱国的名号是实至名归。
郑光自然不会让大家感到没面子,让大家觉得自己狂妄,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参加此次的南直隶文会,徐胖是浙江学籍,就不会跟着郑光去,而是去参加了浙江山阴会馆的文会,据说也有大人物前来,就是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徐胖窝在房间里写了好几篇文章,准备给那些学霸考神们看看到底是否合乎考官的口味。
徐胖的文章郑光也看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磨练,徐胖文辞中的狂妄不羁以及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严肃和谨慎,办事的过程中,徐胖原本的性格使得他吃了不少亏,走了不少弯路,也同样在这个过程里,徐胖的性格得到了磨练,变得成熟,变得更加谨慎实际,写出来的文章就不由得体现出了这种改变。
这种改变是郑光希望看到的。
文会当天,郑光穿戴整齐,没有带什么文章,他也不是很想在这种文会上面做文章来博取名声,真要参加就该去参加考试,真刀真枪的动手,那才是真汉子,参加这个文会,只是一些人求取信心的做法,遇到好心的翰林还可以鼓励你一两句,遇到些不怀好意的翰林,心情不爽的翰林,随便点评两句,你甚至会失去参加会试的信心。
毕竟参加会试的全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