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声音认为这个电影在故事叙述和戏剧冲突等方面处理得不是特别充分,对“奋斗”主题的呈现是有伤害的,这个问题林忆怎么看。林忆说出自己的看法:成功与奋斗,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肯定和希望被肯定的基本诉求。学生时代所渴望的可能就是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友情,也有懵懂又憧憬的爱情,《小时代》里面对这些都有所描画。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特定的表达方式,制作《小时代》时的定位很清楚,就是一部青春电影。记者还问到有人对于这个味道是有所批评的,认为电影中主人公的穿衣打扮过于奢华,言语空洞,不大符合现实生活,林忆是怎样认为的。其实对这个问题,林忆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服装只是道具,这是一部青春偶像电影,拍出一部拥有较高“时尚度”的好看的电影,是我们的追求,电影只是一个造梦工具。梦,就是现实中还没有达到的东西,它应该是赏心悦目的,但是要通过努力才能够实现的。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这是人们生活中最朴素和基本的目标,总不能让人们都回到解放前吧?记者又问林忆是想通过电影的华丽呈现给孩子们塑造一个梦,希望他们通过努力来实现这个梦。他觉得通过这部电影的表述,孩子会有这样的认识吗?林忆回答:电影里面,女主角林萧利用假日去打工,到杂志社兼职,她是不是放弃了休息时间去赚取收入?她是不是得到了社会的锻炼,为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她实现了。这是不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呢?南湘家里不富裕,她通过业余时间卖画赚得收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梦想是服装设计师,她用卖画的收入去买衣服的材料,再去设计服装,去参加设计大赛,她希望在服装界崭露头脚,被时尚界所认同,她是不是也在努力奋斗?富家子弟顾里家庭条件很优越,但是,别的同学打游戏、逛街的时候,她去修第二学位,毕业的时候她拿到了两个学位,她很早就介入家族生意,能够把事业做得更好,她是不是也在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记者又问到《小时代》的艺术形式最近也饱受议论,林忆如何看待?林忆回答:电影是公共文化产品,被放到公共视野中,就要允许被批评。《小时代》确实是一种新的电影表达形式,有一些争议也是很好的事情,大家可以在争议声中,求得认识,从而深入思考一些问题。艺术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唯一的,这对于电影工作者,产业从业人员都是一个思考。世界电影诞生100多年了,全球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时代,所有的一切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我们在每一方面是否还要恪守一成不变的规则?这都是要思考的。我们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思考,是有意义的。记者接着问到通过电影《小时代》也让我们看到偶像崇拜这个现象,“粉丝”面对《小时代》和郭敬明的被批评,通过**等载体进行激烈“反击”。林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林忆回答:偶像现象不是价值观问题,这是少年、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象,我们小时候都迷恋一些演员明星,那是我们内心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迷恋他们最后就成为他们,或者说,道德观、价值观就受了他们的影响。偶像,只是那个人生阶段梦想的折射。而且要看到,梦想要被现实不断地改变,从幼稚到成熟,最后,即使不被社会改变,自己也会慢慢改变,自我调整,自我成长。作为电影人,记者最后又问了林忆这样一个问题,觉得如何为青年尤其是为新一代这样一个已经陆续进入社会的重要群体制造出好的文化产品,林忆有没有经验、启示可以对电影人说,对其他文化产业线上的人说。林忆回答:电影确实是反映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一部电影,总会有很多思考在里面,我们电影制作者自身其实就是观众群里的一分子,我们在家庭、社会中所遇到的困惑,所追求的目标,都会在作品里有所反映。所以电影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应该只代表自己的,他应该代表大多数,他的思考一定是观众群体的整体思考。国内市场现在每年生产大概六七百部电影,但有很大影响力的不超过30部。为什么大多数电影都无声无息了?我想,可能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电影中的表达往往是作者的、编剧的、导演的个体表达,很少能引起社会某个群体共鸣,所以这些电影的社会关注度就低。电影作品,一定是要反映公众或者说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反映更多的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所思所想,才会具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