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不仅仅是每一枚螺母对应每一枚螺丝这么简单,标准化意味着专业化集约化,特别是在海外贸易兴起之后,这更是一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实行了标准化之后,大华民国也可以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来实现对外国的经济控制。就拿机械出口来说,生产商完全可以在核心部件上做手脚,一台蒸汽机卖一千银元不算贵,很多国家都买得起。不过当他们真的卖下这台蒸汽机之后,就会发现机器上有一些构造复杂的部件会非常容易损坏,过一段时间就得换新,而要买新的部胙就要上百银元,这个时候就算是发现自己上当了,也无可奈何,这就叫落后挨打。
而在海外贸易上,大华民国现在居于贸易主导地位,各国出口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收,为了不被退货,各国只得乖乖地按大华民国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而要熟悉这种标准,就得熟悉各种专业术语,要熟悉专业术语,就得全方面地学习华文,这也是一种文化殖民的手段。
正是因为标准化生产关系到提升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万磊回到北平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早在立国之初,就颁布车同轨书同文之类的大一统法令,不过标准化不只是需要法律作为基础,还需要各种行业细则作为准绳。
制订各个行业各种商品的标准细则,这是一项细致的工程,万磊让燕商会牵头各个行业的生产巨头,内部先协调出一个标准,然后上报他审批。这种标准细则,大到一条轮船,小到一枚螺丝钉,总之,所有商品无所不包。
在制订标准的同时,也要有一套衡量标准的工具,比如说酒精计,比如说标尺等等,这些工具都还算是不难办,难办的是治金业,要想测定钢铁的规格,还得有一套专门的实验检测法,同时还要设立一整套商品检测的机关,以核查不附和标准的商品。
要搞标准化,问题多多,这倒也没有把万磊却步,因为标准化除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外,也是资源集约化运用的一种,可以避免了浪费与重复性生产。大华民国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有特定的规格,这不但易于定价,大件的机械也便于检修,坏了一个部件,拆开来换新的就好,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另外,搞标准化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国民品质,而严谨、勤奋、认真、整洁、守信、守法等等优秀的公民品质,是一个强国所不可或缺的。
这种优秀的国民品质要靠慢慢地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毕竟中原的百姓被帝制愚弄了一千多年,表面上胆小怕事,骨子里崇尚权力,真正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人很少,很多人总是想着走后门钻法律的空子。
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低,国家自然不能长期保持兴盛,万磊自然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在教育层面上多加努力之外,也要建立一种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社会风气,生产标准化运动也是树新风的一种手段,在“阳光”之下,那些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黑心商人就失去了温床,自然也就无法生存。
六月二十一,正值旬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