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北平城迎來了一支百人组成的队伍,这些人是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來的,其中有数十人是各省知名士绅,前來考察立宪自治,还有近五十名学生,前來北平城就读。
各省都派人來了,反倒是明朝中央一直不受待见,万磊不但沒有恢复与明朝的邦交关系,还拒绝明朝使者北上,这摆明了就是在扶植地方势力,让明朝陷入割据分裂的状态之中,甚至于让这些割据势力主动脱离明朝,加入到大华民国中。
而浙江等省的來人都是乘坐北平军的军舰前來的,并在大沽军港上的岸,坐火车到北平。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人亲眼看到北平军海军的强大,又亲身体验到北平行省的富强,有这么粗的大腿不抱,那才是傻子。
所以,这些來使一见到万磊,均表示愿意与大华民国合作,甚至有些机灵的,还表示愿意回去说服本省军民,好举省并入大华民国,共享太平之福。
不过这也难怪,这些來使都知道大华民国是搞共和制的,只要是有特殊贡献的人都能选为大总统,就算是当不上大总统,也有机会当议员,照样可以分享权力,辅理国政,士大夫正该如此啊。
所以,就算是“投降”了大华民国,他们的权势也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何乐而不为?只有少数幻想着划地为王的妄想家会拒绝投降,不过在北平军强大的军力下,这种妄想家也会很快就清醒的,就算执迷不悟,也是势单力孤成不了气候。
华园中厅中,万磊会见过了各省的來使之后,就走到那些被派遣北來的留学生面前,只见这四十多人中,有的是青年才俊,身长面朗,更多的是十岁左右的小童,不过个个知书识礼,看起來很聪明的样子。
“各位不远万里北來求学,行为可嘉,不过我在此要问各位一句:读书,所为何事?”
“回大总统陛下,宋之大儒张横渠有言,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众学员几乎同声道,他们自小就读四书五经,而用演习的都是理学,圣人云之类的话自然是信口道來。
不过万磊听了很不满意,正色道:“我沒问你们大儒之言,要听的是你们的心里话。”
“大儒之言,就是我辈宝训。”一名十**岁模样的书生道。
“宋真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各位怎么看?”万磊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些人。
“诣在劝人读书,用词浅显易懂,话粗理精。”一名书生道。
“好话粗理精。”万磊却哈哈一笑,道:“这首诗只有四句有些道理,其他的都是虚妄之言。”
“这,这.”众学子面面相觑,一名**岁模样的小童低声道:“不知大总统陛下何出此言,还请指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比如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书中或许能找到种千钟粟和造黄金屋的办法,但是肯定沒有颜如玉和乌纱帽,如果你们想借來北平城读书來作为当官加爵的阶梯,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万磊扫了这些学子一圈,又道:“我们北平城内的大中小学校,教的是经世济用的实学,不教四书五经,各位不要以为会背书写诗就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这里不要书呆子,每一个学生都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所以你们最好马上把以前旧的读书习惯和观念都扔掉,不然你们肯定跟不上我们学校的教学进度。”
万磊见下面这帮学子都有点茫然无措,又道:“如果谁怕了,或者是有谁吃不了苦,那现在可以退出來,因为我们这里不要懒虫。”
众学子面面相觑,最后沒有一个人站出來,因为他们都是各省选派的精英,他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还背负着宗族的期望,如果被退回去,那不只是自己沒脸,全家全族都会跟着面目无光。
万磊见无人后退,满意地点点头,道:“各位都矢志向学,很好。我已经派人成立特殊预科班,你们进去就学,一年内完成小学学习者,可升入中学,又两年完成学业者,就可特升入大学就读,希望各位不要辜负了这难得的机会。”
“我们定努力向学,绝不负所望。”众学子忙道,不过心里却是很紧张,毕竟他们都听说了,北平中小学不只教国文,还教数理化等乱七八糟的杂学,这可是他们的弱项。
“好,很好。”万磊再次满意地点点头,对一旁的特勤人员道:“带他们下去,每人发一本,限时两个时辰阅读,下午三点进行选拔考试。”
“选拔考试?”众学子都不解地看向万磊,他们还真不知道北平城里有这么多规矩和名堂。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