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金陵广播电台的中波节目,我们在对沦陷区人民进行广播……我们在对沦陷区人民进行广播……下面我们播送几条特殊信息……”
9月的最后一天晚上九点半,滁州县东大王镇
街上的铺子早在八点钟刚过的时候,就纷纷关门上板了靠近镇口的老刘记修表铺子也不例外,也早早的关门上了板掌柜的老刘师傅安顿了老婆孩子到楼上洗洗睡了,自己坐在楼下,守着木楼梯子,怀里抱着收音机,音量开的小小的,侧着耳朵趴在上面,贪婪地听着
“……请听好: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重复一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请听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重复一遍: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黑暗中,通红的烟头时明时暗老刘师傅皱着眉头,狠狠抽着劣质烟卷,在弥漫的烟雾中自己辨认着自己要收听的诗句,生怕错过了
今天早上,镇小学的***来铺子里取表,悄悄告诉他这几天晚上都仔细听收音机这几天很可能要有任务一旦听到给自己的暗号,就要在当天夜里的12点整,到镇外的指定地点给飞机发暗号,接收空投
“……请听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重复一遍: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请听好: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复一遍: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老刘师傅心脏怦怦疾跳起来,稳了稳神,深吸了一口气,再稳稳吐出然后他又回忆了一下,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接着很果断地关掉收音机,藏回原来地方
他仍然坐在那里,仍是在黑暗中抽着烟掏出自己的旧怀表,借着上面的夜光,看到现在快十点了,还有两个小时他索性打算在这里坐一个钟头,然后悄悄溜去镇外
终于,夜里十一点钟了老刘师傅穿上一件厚褂子,怀里揣着一只手电,提着一条麻袋,把铁锹装进麻袋里,无声无息地从自家后门闪出去,关上门,摸着黑消失在夜晚的街道上
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田野里
初秋的田野,在午夜里特别的凉惨白的月光洒在田野里,四面虫叫蛙鸣,还有某种不知名的“东西”,一长一短的叫着很是让人后背发毛
如果是年轻人,这时候很可能会有点毛骨悚然但是老刘头已经是活了大半辈子,见惯世上的恐怖事了
……
前面一百多步,是棵一百多年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自从老刘小时候记事起,每年都有好多人来上吊他记得最清楚的第一次,是五十年前那一年镇上“老蔡家酒馆”生意红火,被官府找借口没收了蔡掌柜一生积蓄连同棺材本顷刻化为乌有,求告无门,走投无路,老两口就在这棵槐树上上吊了
之后的每一年,他都记得有人在树上上吊
直到戊戌年,光绪爷开始变*维新,此后的几年中,上吊的人越来越少,后来一年中也没一两个上吊的了
那段时间,官府修铁路、办新学,民间做生意、开工厂,县城里那些秀才、举人们,也争相买印刷机,办报纸,搞得兴高采烈,不亦乐乎那段时间官府也都收敛了很多,老百姓自己赚到的钱、挣到的产业,官府看着眼馋,但也不那么急吼吼地来抢了
越来越多的平头百姓开始做小买卖,滁州县城里、大王镇上,不断有人因为做生意,从穷棒子成为阔佬,小买卖做成大生意就连那些自己不当掌柜的人,也能因为帮人做工,挣到比种田多得多的钱,过上比以前好得多的日子
那段时间确实非常好,各种从来没见过的现象,都像变戏*似的出现了很多以前官府不让干的事,现在都让干了城里的洋学生们拿着《大清宪*》到乡下,在田间地头上给农民们尽讲些“大逆不道”的话农民们听不懂,听得心惊胆战的,但却觉得刺激之极
维新那十几年的时间虽然短,但对老百姓脑袋的冲击却非常大刘掌柜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身边的老百姓们,不再像以前那么信“命”了就连乡下那些整日种田的泥腿子们、那些最穷、最苦的人,心思也都活泛起来了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白手起家的例子,他们都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肯干,自己也不会穷一辈子,也会像那个谁谁谁一样,拥有自己的酒楼、拥有自己的店铺、甚至拥有自己的工厂
那段时间,大清确实富了大清现在那么多的公路、铁路、桥梁、工厂,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切都慢慢变了
地方官府终于忍受不住诱惑,开始尝试着把手伸向民间的那些生意,强制合伙、找茬查抄、没收,然后要么变为官办的,要么直接交给自己的子弟、亲友经营开始那些受害的老百姓还尝试着去打官司后来发现,“变*”变的那个“*”,根本就是摆设,从《大清宪*》往下,全是摆设
人们发现,像以前那样“白手起家”,现在越来越难了大到工厂,小到早点铺,想把生意做好,勤劳干活、用心经营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一行,只要官府一**来,民间的竞争者很快就都干不下去了,关的关、卖的卖很快,在这一带就只有官宦子弟经营的独一份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渐渐的再也买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只能花更多的钱、买更差的东西
民间开始百叶凋敝,而那些垄断的官宦资本却肥得流油老百姓越来越穷,权贵们越来越富穷人正当发财的路都被堵死了,由此,大清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