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那次疑似怀孕又确诊不是,让她大受打击之后病了一场,不但形销骨立,性情也大变,早失了皇宠,皇帝虽然仍念旧情让太医精心调治,眼见再难恢复到以前的体质,面容因为瘦削下来,更是没有了皇后半点神韵,皇帝失望之余渐渐不再往紫云宫去,而多在德润宫留宿。后宫其他妃嫔,年轻的只有秀嫔吕飞翠,偶然在御花园遇着个伺弄花草的俏丽小宫女,会下棋陪了他半天,心生怜爱之意,便让德妃将小宫女安置在紫玉宫,封为丽嫔。
秀、丽二嫔得宠,彻底把病恹恹的淑妃挤开,淑妃如今比那位关在冷宫的梅妃还不及。
梅妃只因一时管不住嘴,出言不逊冒犯逝去的皇后,从贤妃降为妃,一生禁足在自己的宫院里不得见君面,其余尊荣都还保有着。
德妃因操持端王婚事重新得皇帝宠幸,不是没想过为梅妃说句话,但她思来想去,到底没说——梅妃当年在楚王府为侧妃之时,便以任性骄矜著称,当年的楚王即当今皇上虽然对楚王妃敬爱非常,仍容忍着她,不能不说对她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皇上为了维护皇后尊严舍得将梅妃打入冷宫,这么多年都没将她放出来,或许有别的考虑,自己何苦去惹事?皇宠得来不易,还是好自为之,只管遵循皇上和太后的意旨,在宫中做好本份之事,少生是非,见机也为庄王、仁王多争取些好处吧!
七月初,酷暑来临之际,淮南遭受洪灾,万户被毁,当地衙门赈灾不及,又或处置不当,流民四处乱窜,便有心怀不轨之人纠结流民,以需要充饥为由杀人劫财抢粮放火,若不及时控制住混乱局面,只怕会导致某种隐患。
朝议此事时,皇帝目光一扫,看住了端王。
淮南,是端王属地,自然由他来决定怎么处理。
端王左上边站着的太子目视前方,面容平静,心里却暗想:方先生神算,果然名不虚传。
多年前往南方筹措银粮之时,方先生就推算出淮南日后要出洪灾,太子当时踌躇满志,还曾想着就此做出一番业绩,早预防早免灾,不料父皇争得天下之后事务繁多,一直未能做成。倒是在裂土封王时,父皇欲将西北方封赐予端王,方先生得知后劝告说千万阻止皇上这么做,西北幅员辽阔,天高地广,霸王气重,端王常年在边关,与西北防众将士同甘共苦,深受众军拥戴,若任他得了西北为根本,无异于龙入云、虎添冀,兄弟有天一语不合,他卷土而来,取代易如反掌!
不如力劝皇上将淮南赐予端王,淮南富庶,软绵安乐之乡,正好消磨其霸王意志,子孙后代也多会耽于安乐,容易掌握。
太子当然不愿意相信弟弟会跟自己争皇位天下,但世事难料,还是听从了方先生的话,以疼爱弟弟为由,请皇上将富饶的淮南赐给赵瑜。
没想到那个差不多被遗忘的预言竟然在此时应验,连天大雨导致淮河水暴涨,决堤而下,浸淹良田农庄,人民死伤自是不少。
天灾加上有心人故意纠结生事,淮南路巡按上的折子中称:一些地方流民成群结队,推举头首率领队伍四处招摇掠夺,甚至打砸衙门公堂,占山拦路抢劫,俨然有叛乱之势。
殿中侍郎念着折子,忍不住朝端王看了一眼,心想这位巡按不知是什么人,会不会用词啊,这“叛乱”二字他随意就能写出来,自己这可是当着端王的面念,还能不打顿的?
淮南是端王封地,还好王爷在京城,要是人也在淮南,那这“叛乱”两字是能够让朝堂上这些大臣乱上小半天的。
赵瑜回到王府,心情有点沉重,这两年一心扑在国防上,对属地还真没太上心,只道富庶平和之地不应该有什么事,没料到几场大雨,引发灾害,还出了乱子。
派几个得力下属协同朝廷大臣一同过去视察赈灾应该可以了吧?本来按父皇的意思确实应该亲自去看看,他还没去过自己的属地!
长年在西北打仗,回京先忙去江南寻找小乔,准备婚娶之时还要兼顾南方战事……一直没有空闲,淮南城内王府形同虚设,可在这个非常时刻,他不想、不能够去!
小乔怀着身孕,再过两个月就临产了,必定也不愿意他离开!(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