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此处,他放佛又看到人头滚滚的场景,一时胃中翻江倒海,中午吃的炒饼合着鼻涕眼泪一股脑儿的涌了出来。
众人见他如此,都知出了大事,忙在高秀延的带领下向西首营房而去。
但听吱吱一声轻响,虚扣的木门大开,一股腐尸的恶臭铺面而来。
流蝇乱舞,浮蛆蠕动,直叫人俯身欲呕。
偌大的营房中,累着一百多颗人头,皆是怒目圆瞪,直直望着门首。
一些新兵见到如此景象吓的抱头痛哭,几个没见过血的雏儿甚至把昨夜的酸水都呕了出来。
“是唐民,他们是唐民!”林峰见到此景象,上前擦着眼泪道。“他们应该是吐蕃人从关陇掳掠而来的唐人奴隶。吐蕃人知道我们大军将至,这些奴隶带着也是累赘,就,就全部杀了。吐蕃人不养没有用的奴隶,奴隶但凡生了病都会被主人割了脑袋,充作军功!”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的脸色瞬时变得惨白,这些人是唐人,是与他们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
“这些小娘养的吐蕃杂种!”濮大锤声泪俱下,挥了挥拳头咒骂道。
“杀光吐蕃畜生,宰了他们!”
“报仇,报仇!”
“替乡亲们报仇!”
在场众兵勇多是出自陇右道,这些惨死的唐民说不准就是邻村窑洞中的叔伯,或者是自己小时同乡的玩伴。现在这么多人头摆放在他们面前,这么多血债记在心间,如何能叫人放下?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李括此刻已经完全被悲愤冲昏了头脑,无论如何他要让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禽兽付出代价!
血债只需血偿,也只能血偿!
......
近五千名轻骑在李括的带领下飞速在山间疾奔。即使是期期黑夜,他们也不敢点燃火把照明。因为,火光一燃,他们便能想起那遍室人头的惨状,想起那烈火烧灼后的尸臭,想起那一双双圆瞪怒嗔的明目...
火光熊熊,他们烧掉了人头垒成的佛塔,却烧不掉植入心中的愤恨;沸油滚滚,他们焚去了尸体砌成的城墙,却焚不掉扇在脸上的屈辱。(注1)
为了尽快赶上这支吐蕃队伍,大伙连夜骑上战马,沿着泥泞凹陷的小道奔驰东进。除去在座骑上就着凉水咽下的胡饼,大伙还没有进食;从早上算起,大伙还没有合过眼。但五千多名唐兵,没有一人埋怨。他们要去替自己的父老乡亲报仇,他们要去找回自己丢失的尊严!
“大人,有火光!”窦青看到前侧山坳口若隐若现跃动的火光,朗声提醒。
“是吐蕃人!只有吐蕃人才习惯在坳口中扎营!”林峰厉声补充道,吐蕃人多对神佛极度密信,认为在山坳间扎营可以更贴近自然,会得到香巴拉的祝福。
“弟兄们,杀进去,替我们的父老乡亲们报仇!”李括拔出了腰间黑刀,寒声道。
数千唐军快速杀上,挟裹着国仇家恨冲入吐蕃人在坳口设置的木质寨门,踏向了吐蕃人临时搭建的歪歪扭扭的帐篷群。
吐蕃人根本没有料到唐军会连夜追击,他们没有在营寨前洒下铁蒺藜,没有在坳口设置草尘覆盖的陷马坑,甚至连木栅栏都是歪歪扭扭的象征性摆着。(注3)
说到底,他们低估了唐军的仇恨,他们低估了唐人的尊严!
那些吐蕃士兵多在熟睡,怎料到唐军会从天而降?纷纷提起裤子抱头鼠窜。可他们如何跑的过骑兵,只几轮冲杀,就有近五百多名吐蕃士兵被唐军砍翻,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敌袭,敌袭!唐寇来了,都他娘的给老子起来,拿起长矛,顶上去!”一名吐蕃百夫长披上了外衣,近乎嘶哑的咆哮着。
..................................................
注1:牛粪是吐蕃人的主要染料。它在高原牧区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的历史,对于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农牧民来说,牛粪至今仍是最佳的燃料。煤炭运输不便、路途遥远、煤气不可想象、太阳能风能都不稳定,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牛粪,就是牧区牧民最宝贵的生活物资。
注2:即指京观,用人头垒成佛塔,用尸体砌成城墙。是一种近乎原始的武力炫耀。
注3:《唐通典》卷一五二记载: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如钩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ps:写的我饭都吃不下去,心里酸酸的,只希望大家铭记这段历史。
顺带求收藏,求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