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都听你的,以前咱们都听大哥和爸的,以后,家里的事情,全都听你的。”
听完侄子和妹妹的一番话,江文说:“放钱的罐子里,一共留了869,和一些票,还有六毛四分钱的零钱。”
“结婚娶媳妇,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自行车收音机和缝纫机家里都有了,我们也不分家,现在结婚流行的四大件。”
“我准备下午给立夏买一块手表,沪城牌的,缝纫机加票补给200,我们不办酒席,补给100,彩礼,66,还有要打的那些个柜子,我也不知道具体要花多少钱,就已经扣了366。”
“而且咱家自打有了你们三个小孩,家里攒不下布票和棉花票,只有一床新的被褥,还是单人的,我和立夏两个人将就着用,吃完饭我就去找立夏,去领证。”
“淮南,你收拾一下锅碗瓢盆,秀儿,你也换身出门的衣服,给老三也换一身,等我们领证回来,我们去厂里把手续给办了。”
“免得夜长梦多,哪个领导偷偷的就把我们的工作给卖了,这些年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我们不能再往下拖了。”
说完这些,江文站了起来,拿着户口本,去了街道办,开了结婚证明,出来走向去立夏的家。
顾家饭桌上的顾立夏,又陷入了原主的回忆。
在这个年代,上学早的孩子们八岁上一年级,晚的九岁上。
原身为了照顾小弟弟,12岁了,才能和9岁的弟弟,一起去学校上学。
就这,还是纳着鞋垫的原身 ,看着九岁即将入学的弟弟在树底下,玩耍嬉戏,被家属院的邻居们问到:“咋还不上学呢?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解放了,你也得上学去呀。”
“你不去上学,在家伺候弟弟,你弟弟长大了,要去上学了,不需要你伺候了,你妈就把你送给别人家了。”
“你去求求你妈,你妈那个人好面子,等星期天,她们出来聊天的时候,到做饭时间了,你先把饭给做好了,再出来叫你妈。”
“那会儿人多了,你就问你妈,你多会儿能上学?你还能不能上学?”
“你就告诉你妈,你上学也耽误不了做家务和带弟弟,你妈肯定得让你上去。”
“不行你就跟着去厂子里闹一闹,你妈如果坚持不送你上学,你要不告也没有人会管的,去厂里哭一下,厂里有妇女主任,妇女主任会帮你的。”
原主知道和母亲刘小草闹是没有用的。
直接跟着顾老三去了食品厂。
妇女主任给力,原主就开始过上了上学时光,放学以后奔跑着回到家里面,还要洗衣做饭,伺候哥哥,爸爸妈妈,弟弟,整个一小可怜。
每一次升学考试,父母害怕弟弟考不上,提前就说,写好的试卷,要先写弟弟的名字,写完之后,和弟弟交换试卷。
但是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挨着一起考试,弟弟从三年级开始留级,是因为他们被分到了,两个不同的考场,这才和弟弟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