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扑灭那一场祸及全城的大火,联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阳城附近没有什么大型水源,因此想要阻止火势蔓延,只能用最笨的方法。
所以,即便有数十万大军参与灭火,却仍旧对阳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当火势消退之后,留给联军的,是余烟未尽,半座城都变成焦炭的残城。
城中百姓,尽数沦为战争的牺牲品,如若不能妥善处理,流离失所的他们怕是熬不过一个月。
刘辩与曹操对董卓的做法大发雷霆,但阳城百姓却不能不顾。于是,在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刘辩先率大军出征軒辕关,而曹操则留在阳城安置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百姓。
对于这些百姓,曹操心中还是带有几分愧意的,身为豫州刺史,豫州百姓皆是他治下的子民,但为了大局考虑,在董卓出兵阳城之时并没有选择率军驰援,而是任凭对方攻取了这座軒辕关的门户,进行布防。
从结果上来看,当初的决断是一次自己主观造成的,彻彻底底的误判。
曹操认为自己要对自己的这一次失误做些什么,才主动留下,待治理灾民之后,再前往战场。
攻下阳城之后,至軒辕关的路不能说是一马平川,却也无法设伏,对于这一点,有防御黄巾大军经验的曹操最为清楚。
对于軒辕关这样的雄关,任何权谋算计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唯有堂堂正正地进攻,才是最佳的选择。
更不要说,刘辩麾下兵精将广,就算曹操暂时不参加战局,也影响不大。
于是,刘辩就率领大军来到了軒辕关下,并开始攻关。
但是,攻克阳城都花费了联军近月时间,而董卓在軒辕关布局更久,关隘的险要程度更非阳城可比,因此刘辩想要在短时间内攻坚軒辕关,简直难于登天。
軒辕关处于两峰之间,死死地封堵住了颖川至雒阳的道路,董卓也利用地势,自关中向两峰之巅各派遣数千士卒,架设投石器,专门在敌军冲关的时候向下投掷石块。
因为到了这个高度,箭矢的威力将被削减,与之相反的,就算是拳头大小的石块,从山顶掷下,无论有没有头盔防护,都会一击致命。
砸在木盾之上,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大军堆积于关前,在攻关的时候还要时刻遭受石雨的攻击,损伤惨重,三天之内便死伤近两万。战局全无寸进不说,士气也有一蹶不振的意思。
刘辩也曾派遣关张二人各自率领一支军队登山,想要将处于山巅的敌军拔除,可贾诩早有谋算,利用陡峭的山势放下擂石,死死地将联军阻挡在半山腰之下。
若不是关张勇力过人,用个人力量改变了一些擂石的滚动方向,或许损失更甚。
要是加派兵力,关内的敌军也可以从另一侧登山,无论如何,吃亏的永远是己方的士卒。
而且,由于敌军处于山上,等待他们投石耗尽等同于痴心妄想,而若用投石器反攻,石块也投不到山顶之上。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