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护卫了。那永历不是就更加危险了,然而他们全然忘了,邓凯一开始就已经说明,永历已经被缅甸杀害了。
果然邓凯接着道:“我因为腿脚有疾,没有去参加咒水结盟,所以逃过了一劫。皇上和我们在驻地听见对面杀声震天,就知道肯定是出事了。没过多久,缅兵就冲进我们的驻地,肆无忌惮的开始打砸抢夺。我们营地里只有百十来个护卫,何况我们个个都是赤手空拳,哪里挡的住他们。”
说道这里,邓凯愤怒的咬牙切齿,道:“那些缅兵,根本就不顾及我们是大明朝廷,居然公然闯进各个官员的房间搜寻财物。还闯进了沐国公、吉王、松滋王等人的住处。几位王爷的家眷怕被缅人玷污,都纷纷上吊自杀了。还有人要闯入皇上住所,被我带着人拼死挡住,皇上见状,就要以身殉国。好歹被我给拦下了。”
听说永历也要殉国,众人心中顿时一紧,心中又听说呗邓凯拦了下来,又松了一口气。邓凯道:“眼看我们的财物被抢劫一空,缅兵还大肆屠杀随行的官员家眷。等他们将财物都抢光了,人也杀的没几个了。缅人这时才假惺惺的派人来说,不可冲撞了沐国公和皇上。可是这时候沐国公,根本就没有在驻地。我后来才知道,当时沐国公等人,刚到缅甸王城,就被重兵给包围了,沐国公一见情况不对,就带人要冲回来。沐国公在连杀九个缅兵后,也被杀死了。”
邓凯又道:“等缅甸传令的官员将缅兵赶出驻地后,整个驻地已经没有几个活人了,同行的百官家眷也都被杀死很多。皇上一见悲愤的指责缅甸官员,但是缅甸官员百般推脱。皇上一急之下,也病倒了。缅王见状,只得又让皇上迁往他处居住。”
众人都以为永历暂时没事,可是邓凯却更加悲伤道:“本来还以为是缅王改过自新了,结果我们仅剩的二十五人,居然直接被带去了清军吴三桂的营中。皇上一见吴三桂等人,也明白缅甸这是将我们全部交给清军,缅甸彻底倒向了清廷一边。皇上怒骂吴三桂,吴三桂也不敢多说。只是说要带着皇上返回云南,让皇上放心,绝对不会让皇上和太子等人为难。”
吴三省最先知道永历被害的消息,现在已经反映过来,见邓凯伤心,就上前将邓凯扶在一张椅子上坐下。邓凯依旧说道:“皇上得到吴三桂的许诺后,当即就安心的在清军大营里住了下来。我劝皇上,让他不要跟清军返回,哪怕就是殉国也不能做清军的俘虏。”
邓凯有些失望道:“可是皇上说,吴三桂答应不伤害皇上和太子,想吴三桂世受国恩,一定不会害了自己。皇上没料到的是,就在正月初五的时候,清军突然又来了一群人。据说是清军驻守永昌的宗室扎喀纳,他们带来了昆明的军情,也不知道是什么。卓罗当晚就带着吴三桂过来,逼着吴三桂杀害皇上。”
听见吴三桂要杀永历,众人不由的都揪着心。邓凯道:“吴三桂也许是真的良心发现,一直不敢动手。卓罗逼着吴三桂动手,吴三桂又不愿意,两人就这样僵持着。就在这时,缅甸的新王莽白带着军队前来,说要将皇上重新保护起来。卓罗对吴三桂说:‘现在缅甸一定是发现了军情有变,如果你还下不了决心,我们或许就要和皇上一样。’”
众人都知道卓罗说的皇上,肯定不是清廷的皇上而是永历,卓罗当时也不可能说皇上。一定是邓凯转述卓罗的话,不敢直呼永历的名号而已。邓凯又道:“吴三桂听见这话,顿时脸色大变。这时外面,缅甸人的声音越发的大了。吴三桂终于狠下心来,然后用弓弦将皇上和太子两人都绞死了。”
邓凯说完永历被杀死后,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气,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一旁的李定国一直都呆若木鸡,根本就没有听到邓凯说了什么。现在听见邓凯说永历父子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才猛的回过心神来。
李定国突然犹如疯魔般,直接跪在了地上,然后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上,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就在李定国说完这些话后,哭声戛然而止,然后李定国猛的狂吐一口鲜血,整个人顿时就昏死了过去。
营中众人,这才惊醒过来,一边呼喊李定国,一边大呼郎中。众人七手八脚的将李定国抬到床上躺好,顿时慌作一团,谁也顾不上邓凯了。邓凯对眼前的一幕似乎浑然不觉,口里依旧述说这后来的事。
但是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听邓凯所讲的事情了。众人慌乱的抢救着李定国,郎中来看了李定国的病情,道:“诸位将军,晋王前些日子在缅甸,郁结于心,已经吐血伤及根本,如今又听到了什么噩耗,居然比上次还要严重。晋王这是心病啊,这时晋王自己生了求死之心,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众人一听顿时心里凉了一大截,一定是永历身死,让李定国顿时对抗清没有了动力,也没有了精神支柱。说白了就是李定国心死了,已经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欲望。看着床上的李定国,众人都束手无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能救李定国。
李嗣兴哭着对郎中道:“你快救救父王,他不能倒下。难道你就向看着父王这样吗?”那郎中也难过道:“小王爷说什么呢?晋王顶天立地,是我大明的擎天支柱,我又何尝不想救晋王,可是这是晋王自己不想活。这是晋王心病所致,非药石能解的啊。”
李嗣兴还要说,一旁的勒统武道:“嗣兴,不可强求。这是晋王心结所致,我们还是想方设法解开晋王心里的结,才能让晋王重新振作起来。”李嗣兴正要说话,就听见帐外大营里,传来阵阵欢呼,还有人不断高呼“大明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