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可谓开天辟地第一帝,统一六国,荡平天下,而其子胡亥也是皇帝,却被我大汉取而代之,难道说胡亥的皇位不是上天所受?”
“说的直白一些,董先生你的君权神授就是给天子找一个借口,堵住悠悠百姓之口,让那些有所企图者熄灭妄想,再往深里说,也未必堵的住痴心妄想者的**,只是愚弄百姓而已,将天下百姓绑架在陛下的车上。”
苏任喝了口水,看着一声不吭的董仲舒:“咱们再来说说你的第二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错儒术的确有它的好处,在治国方面有长出,但我还是得问一下先生,就我大汉如今的形势,国内民生不显,又有诸侯虎视眈眈,甲兵不修,军卒不多,面对北方匈奴已经捉襟见肘,儒家对于这些是如何说的?”
不等董仲舒说话,苏任抢先道:“我知道先生要说以仁义感化,以礼仪教化,呵呵,这恐怕只是先生的一家之言,也可以说是先生自己的想法!要我说,对付那些不驯服的诸侯一个字,杀!对付周边强敌还是一个字,杀!只有让他们害怕朝廷,才会真正的臣服在我们脚下。”
“仁,只能对自己人,那些人都是我大汉的敌人,送给先生一句话,对待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如秋风扫落叶一样猛烈,也就是说,对待敌人要使用所有的方法,不管是纵横之术,还是兵家、法家、哪怕是墨家,只要有用的我们就吸收就利用。”
“以农家管理农业,以法家治理地方,以兵家训练军队,从墨家学习战法,让纵横家分化敌人,最后才是你们这些儒家,用你们的教义教化乡里,等等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大汉真的强大起来,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用自己的才能为大汉的建设服务,将我大汉建成最强盛的国家!”
董仲舒深吸一口气,嘴巴长了半天,到最后却说道:“百家争鸣,谁为主导?”
“谁也不是主导,陛下坐中调停,只需要让你们这些人发挥各自的长处就行。”
“那样一来,岂不是就要天下大乱?”
“为何会乱?”
“百家争鸣只有在战国出现,那时候天下有多少诸侯,纷争不断,战火不惜,正是因为人多嘴杂!倘若陛下听你之言,这天下恐怕又要回到春秋战国去了。”
“哎!”苏任叹了口气:“鼠目寸光,你们只看见春秋战国的动乱,却没有看见春秋战国的好处,敢问董先生,这道家和儒家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
“这……”董仲舒再一次无言以对。
苏任笑笑:“春秋战国的动乱,那是因为周天子的无能,但当今陛下绝不会步周天子的后尘,百姓思定,天下思定,陛下雄才伟略,一旦掌握兵权,那些诸侯不过就是跳梁小丑而已,我大汉不乱,便可以会聚一心,一致对外,你的《天人三策》中只有一句话我觉得尚算可看,大一统和攘夷。”
“大汉是天下人的大汉,不是陛下的大汉,如果他做的好自然会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名垂青史,万一碰见一个昏君,百姓反复就不能怪百姓了,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为爆秦才有我大汉,是这句话最好的解释,全天下无论百姓还是王公贵戚只有团结在明君周围,才能扫平**,荡平天下,还我大汉万代流芳!”
苏任越说越激动,竟然站了起来,踱步来到门口,一手端着水碗,抬头望着星星:“董先生,说句良心话,你将的这套理论献于陛下是有私心的,儒家虽好,却并非治国之道,要治天下唯有霸道,但是这霸道却不是对百姓的霸道,是对王公贵戚,天下官吏的霸道,控制住了这伙人,天下平定矣!”
一扬脖,将一碗水灌下去,有些干的喉咙舒服不少,苏任扔下水碗,出了院门,只留下董仲舒在屋子里低头沉思。
董倩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跪坐在父亲身旁。
董仲舒思考良久,自言自语:“治天下唯有霸道,还是要对王公贵族和天下官吏的霸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父亲,我倒觉得那个苏任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呵呵!”董仲舒干笑两声:“你知道什么?这个人不简单,若是让他见到陛下,这天下恐怕要翻天覆地了!”
“父亲不是也将自己的治国理念献于陛下,不是也想着翻天覆地吗?”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董仲舒叹了口气:“我虽然也支持霸道,却用的是温和手段,而此人是**裸的,这么做是会出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