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 当面受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头。

    全球首位诺贝尔奖华人获得奖,跟李正道教授齐名的杨真宁教授,即将应邀到访复旦大学,并且要跟学校首届少年班的同学座谈。

    若是在内地大学,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得以亲身跟享誉全球的顶级物理学家现场交流,可在复旦这样的机会相比较而言很是常见。

    说起来,周逸跟杨真宁教授还有一段渊源。

    当年正是杨真宁目睹美国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在回国时跟中国高层建议大力发展计算机,这才让周逸等一大批青少年得以有机会在国内接触到计算机。

    两天后,周逸终于亲眼见到了在国际物理学界成就足以跻身前十的杨真宁教授。

    对方虽然已经年逾六旬,但依旧精神抖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气场上完全压倒了身边众人。

    想一想也是,能在欧美主导的物理学界研讨会之中,当仁不让坐在中间位置,足以证明了他的江湖地位。

    杨真宁先向复旦少年班的一百来名同学做了当今世界物理前沿研究的报告,紧接着分享了他个人年少求学的经历,勉励在座各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

    “年轻人有想法,不迷信权威,敢闯敢做,因此三十五岁前是做研究的黄金时间,要出重大成果都是在此阶段。

    我跟国外同行私下聊天时,曾得出一个不那么准确的结论。就是一个研究员三十五岁还没有成果问世,那就建议他尽早改行。大器晚成适合在其他行业,但在科研领域却不是真理。

    因此,少年班的你们领先其他同龄人半个身位,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或许就在你们中间。”

    跟李正道教授一样,名满天下的杨真宁教授同样很关心中国下一代科研人才的培养,要不然他也不会应邀万里之遥回国讲课交流。

    也许杨真宁只是讲座之中的一句调侃,但35岁出成果的紧箍咒却牢牢被周逸记在了心底。

    作为少年班之中最为知名的学生,周逸顺理成章获得了第一位向杨真宁教授提问的机会。

    “我认得你,你就是鼎鼎有名的小天才周逸。听说你计算机不错,而且数学也很好。

    中国的未来,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厉害的年轻人。”

    还未等周逸开口,杨真宁就主动笑着谈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但人若出名同样会带来不少好处。

    “谢谢杨教授的夸奖!

    我想替我们班上同学提问,到底大学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因为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大二,面临着挑选专业的难题。”

    能在大庭广众下,得到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权威当面夸奖,周逸心里不由自主涌现自豪感。

    不过他心知,跟杨真宁这样的华人之光相比,自己就是米粒跟皎月的巨大差距。

    因此,周逸将跟班上同学讨论好的题目抛了出来。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说法,足以证明挑选行业对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许多年轻人都说,杨教授,我也希望能像你一样在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贡献,创立新的公式和学说。

    我的回答是——不!

    某一门学科新兴起时,可供研究的课题很多,遍地都是黄金。但伴随时间的发展,许多课题都被人占去,可供后人切入的机会越来越少。

    理论物理已经被我们这些前人摸索得差不多,来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我个人估计未来二三十年都不会有大的突破。

    因此,我不建议大家在理论物理上做无用功。

    反倒是应用物理领域,幅员辽阔,大有可为。新的实验办法、新的材料、新的仪器的研究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应该会有许多物理诺贝尔奖得主从此诞生。

    所以,在座的同学今后要对物理学感兴趣,那么我个人强烈建议你们选择应用物理的道路。”

    其他人说这样的话,估计会被人嗤之以鼻。但换到物理巨擘杨真宁身上,就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至于大家关心的大学挑选专业,我的观点是由大到小。

    大的就是要着眼未来,从国家和社会出发,寻找接下来二三十年时间有强烈需求的学科。像能源、通讯等学科就是社会需求的重点领域,接下来肯定会有大发展。

    小的话就是个人的兴趣和才能。一个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你乐此不疲地对其研究。要知道搞科研可是非常艰苦的事业,要耐得住寂寞还得承受此起彼伏的打击。

    没有这份兴趣,也不会有坚持下来的动力。

    另外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才能来选择专业。如果你的数学很差,那么选择计算机的话就容易自找苦吃。

    ……”

    周逸能跟杨真宁这样的大家,面对面交流,可谓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