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捷报连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叶启南的出现,对周逸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虽然他在饭桌上全程陪着微笑充当电灯泡角色,但总也无法将眼前西装革履恨不得在所有人面前摆现自己有钱的小干爹,跟那个印象之中兢兢业业穿着普通工作服的叶启南重合。

    报纸广播上经常呼吁大家要转变观念,也许这就是转变后的代价吧。

    当许多人还随大流依惯性躲在国有大家庭的舒适区时,有一些嗅觉灵敏的人早已逐浪潮头,不管他们初衷如何但总顺应了历史大潮的发展,冒险跟收获成正比。

    周逸像是在迷雾之中抓住了一团乱线头,却总是找不到破解的方法,毕竟他的社会阅历还太过简单。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终于开始了,全国分为五大赛区,沪江市成为华东赛区决赛的举办地。

    市少年宫由于拥有现成的大机房,理所当然成为了比赛场地。

    比赛分为笔试、机试和作品三大阶段,笔试是第一关理论题,机试是上机操作展现功底,这两大阶段都过关后才会进入最终环节即自选编程作品竞赛。

    全国8000多名青少年报名参加了这次为期半个月的大赛,笔试就淘汰掉一半的人,然后机试又淘汰掉剩余的90%,最后只有500人有机会现场提交自己设计的程序作品参加最终评选。

    对周逸来说,相当于主场作战,笔试和机试都只是形式罢了,一点难度都没有。

    在作品展示环节中,他编程的集成电路设计小程序,犹如水银泻地般一气呵成展现在评委面前。

    身为全国闻名的电脑神童,周逸可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有人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幸好他就是一个好面子又不服输的人,更高的期望给以了更高的动力,不断驱动着其挑战自己的潜能。

    若是在为国争光和不想丢了面子间选择一个理由的话,他更在乎面子问题。

    这次集成电路设计小程序,算是厚积薄发和灵光乍现的结合体。如果没有长时间在八零一一厂车间的实习经历,看到工人们要重复手工画图的繁琐步骤,周逸不会灵光一动想起用电脑替代的念头。

    经过评委会对选送而来的500件作品集体评议,最终有53件作品脱颖而出瓜分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各大奖项。

    其中沪江市成绩非常耀眼,初中组和高中组都各自拿到了一个一等奖,并在其他二三四等奖都屡有斩获。

    周逸的集成电路设计小程序,毫不意外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青睐,既有科学性又有实用性,编程语言风格简单精炼又自成一派,显示出强大的计算机功底。

    上了高一的他,理所当然拿到了高中组的一等奖。

    得知这个消息,周逸终于如释重负,那么多默默付出的汗水终于有了收获。

    要知道他可是在沪江大小校园传业授道计算机的先行者,若是这次大赛栽了跟头,那么对整个电脑普及事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当然这只是他的个人想法罢了。

    幸好,一等奖巩固了周逸的江湖地位,也保住了他的颜面。

    另外还有好消息就是一等奖的奖金为200元,对在校学生而言又是一大笔巨款收入。

    不过这次大赛风头盖过周逸的却是另一位沪江少年,他就是获得初中组一等奖的梁见章,凭借“中华诗词写作系统”以电脑会写格律诗题材获奖。

    相比知名人物蝉联桂冠,人们更喜欢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一飞冲天的故事。

    在大家心中,周逸获得一等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他可是电脑神童。什么时候周逸没有得奖,那才是大新闻。

    而现在冒出来的这个梁见章,以前默默无闻却一朝成名,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实际上梁见章比周逸还大一岁,但由于山里孩子读书年龄早,像他这样的城市少年按部就班上学现在正读初三。

    14岁的周逸拿了高中组的一等奖,反倒15岁的梁见章拿的却是初中组的一等奖。

    一时之间,“大头神童”梁见章成为继“电脑神童”周逸后,又一位在沪江市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年。

    在看了梁见章的“中华诗词写作系统”后,周逸不禁感叹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这套“中华诗词写作系统”,将以《唐诗三百首》为代表的知名五言、七言格律诗,全部将诗句打散以名词为单位录入数据库,然后再依照一定的规律随机组合起来。

    如此思路跟周逸的集成电路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在技术难度上,集成电路的物理规律设计编码要比语言的简单重组要更难书写得多。

    得了奖,自然得去领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编程大赛颁奖仪式为扩大影响力,组委会决定移师人民大会堂举办,所以周逸这些获奖的学生都得前往首都一趟。

    这可是又一大奖励,要知道以地理距离计算,周逸离家最远就是来到了沪江市。现在可以去千里之外的首都,还能进入人民大会堂领奖,对他来说这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荣誉体验。

    华师大教授王基庆受托带队,他作为沪江计算机行业带头人实至名归,领着6名获奖的中学生们一起坐上卧铺前往首都。

    53名获奖者,沪江市占据其中6个席位,比首都的5席还多,尤其还拿了两个一等奖,这充分说明了当地电脑普及推广的优秀成果。

    虽然“大头神童”梁见章近期风头正盛,但在这个领奖小团体之中,依旧还是周逸为中心。

    要知道周逸可是大家心中的电脑先行者,而且小周老师的讲座他们可都听过,再加上王基庆老师一直将其视为小助手看待。

    一群年轻人很快找到了共同话题,围坐在火车上聆听老师王基庆讲述在伊利诺大学访问深造时的经历,所有人都对美利坚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既然美国那么好,为何您还要选择回国呢?”

    谈及在伊利诺大学时的生活,王基庆觉得那里就是知识的海洋,十分合适他这样的学者去深造。

    问出这个问题的少年,给了周逸很深印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