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古拙厚重中却又透出一丝难得的清秀,飘逸。上书着:“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而落款居然是大明孤臣黄道周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我擦你个
叶欢看着那幅展开的卷轴登时愣怔住了,怎么又是一幅黄道周的字画卷轴?你们这些人刚才不是吃亏过一次了嘛?还没有吸取到教训是怎么着?亦或是将黄道周的衣冠琢给扒开了?这些人到底找了多少黄道周的作品来啊?......
黄道周一生的作品确实是有不少遗留后世,这点叶欢是知道的。但是有不少作品经过战火硝烟之后,被抢到国外去了一部分。另外不少被国家那段特殊的历史焚毁了一些,又被弄到台北故宫去了不少,真正保存在国内的真迹,到现在还极少有面世的。这样一个简陋的地下黑市文物交易,这一会儿的时间就弄来两幅字画卷轴,不得不让叶欢纳闷了。
前面就说过,黄道周一生著作甚丰,除了《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这些有名的遗世大作,光是他在抗清被俘后“见三光”的牢室中,就作了三百多首诗。
因为清廷初建,各种情况复杂,当时清廷的皇帝老儿出于局势考虑,那些诗篇到是没有被焚毁,全部都保留了下来。里面很多诗篇出自忧愤,很为感人。
黄道周的这段历史是有正史记载,叶欢学过历史是知道的。黄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的狱中,在狱中吟咏作画依然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他被俘之后,清廷派了曾经同为大明臣子的洪承畴为使者劝降。黄道周取来纸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交给对方:“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洪承畴拿到对联之后,又羞又愧,上疏清廷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之后他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而在狱中这段时间他所遗世的这些作品,很多都书有大明孤臣黄道周这几个苍劲有力却十分凄凉的大字......
叶欢知道关于黄道周这孤臣两个字是有来历的,明朝廷灭亡后,他曾经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又灭亡只后,他回福建,到了福州。被隆武帝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名头听起来不小,但兵权落入郑芝龙的手中。
而这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最后兵败被俘。其实他整个就是一孤家寡人,不是孤臣,又是什么呢?......
老阎等到手下人将卷轴展开,清了清嗓子,道:“各位老板,大家请听我说一句,关于我们得到的这幅字画卷轴嘛
他手指着展开的卷轴,顿了顿,略显尴尬的道:“嗯......具体是真品还是后期的高仿品,我们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这幅卷轴我们开出的底价是七十万
“多少钱?老阎,你刚才说的是多少
之前那位拍走《石斋集》拓本卷轴的何总叫道:“老阎,你们在忽悠什么呐?怎么又跑出来一个黄道周的字轴?出来就出来吧,这价码怎么标的啊?那么高啊
其实不只是这个胖子何总在叫嚣,下面坐着的人已经有不少在那边议论纷纷的起来,老阎他们今儿个做的这事儿本身就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也不知道他们主办方是怎么考虑的,居然这样乱安排......
原来原因在于,每次主办方拍卖这些黑市文物,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向这些准备吃进货的买主们说明货物情况的。
也就是说,拍卖的物件是真品,亦或是赝品,主办方是不管的。拍卖的时候,决定买不买货,愿意花多少银子买,全凭你买主儿的眼力。而主办方只要是将文物推出来,剩下的就全部是买主儿的事儿了。
p:谢谢的打赏以及月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