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章 薛蟠回京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薛蟠虽然外任天津,也在第一时间,得闻了贾元春加封德妃的消息。

    红楼故事,至此才算是掀起大幕。

    因为薛蟠,贾珍在府内有夏竹拌住手脚,在外又有冰球联赛可供操持,于是没有了攻略秦可卿的空闲,于是红楼故事少了一个大情节。

    但是贾元春封妃,却没有受到影响,如期而至。

    接下来,便是营建省亲别墅,接待贾元春省亲了。

    薛蟠对此本是不甚在意的,也没打算过多掺和。

    又是几场大雪落下,长芦盐业公司第一生产基地的建设,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在薛蟠充足的后勤保障的加持下,建设进度依然在计划之中。

    率先建成的厂房,已经在尝试用煮盐法制盐了,只是因为天冷冰冻,渤海沿岸数里之地,都被冰封上了,汲取海水,倒成了一项难事。

    沿岸的海冰,凝结了足有数尺之后,想要掘开洞口,着实不易;延伸出去的海冰,虽然有凝结得薄的,但是又有破裂的风险。

    在汲取海水的时候,接连出了两次事故,导致数名取水的盐户落水,所幸抢救及时,都无性命之忧。

    马腾把困难汇报给薛蟠,薛蟠亲自来到海边视察,想出两个办法。

    其一,是在凝结厚实的冰面处,建造冰屋,让取水盐户在冰屋里开凿冰洞,并派专人值守,防止凿开的冰洞再次冻结,方便持续取水。

    其二,是用炸药爆破冰层,再行取水。

    第一个办法只适合小规模取水,现在试生产,还能供应,等到生产基地建成,大规模开工之后,取水速度可能会供应不及。

    第二个办法虽然要用到不少炸药,但是炸开一次冰面,可以连续取水多日,等到冰面再次冻结之后,才需继续爆破,总的算来,也颇合算。

    于是马腾便两个办法一起使用。

    没想到,第二个爆破冰层的方法,还获得一项意外的好处——用炸药爆破冰层的时候,藏着冰面下的海鱼,被炸死震晕不少,被盐户捞取上来,改善了伙食。

    天津濒临渤海,但是因为地处与满清交战的前线,所以渔业并不发达,而且这个时代捕捞技术落后,海里鱼产丰富,却没有多少办法捕捞上来。

    薛蟠原还想着,到了天津,就能天天吃海鲜了,到了天津之后,才发现自己是想多了。

    当然,以他的官职财力,真要天天吃海鲜,也不是没有办法,不过是要让渔民冒险出海罢了。

    但薛蟠不是那种为了一己私利,就枉顾百姓安危的人,更何况冬天的渤海,渔船都被封在港口里,根本出不得海。

    现在却因为要破冰取水,附带着捕获了不少海鱼,足够让薛蟠尝鲜了。

    吃不完的,甚至往史鼎的天津左卫送了不少。

    还趁着天冷,海鱼被捕捞上来之后,就被冰冻,可以长时间保鲜,薛蟠还命人给京城送去了些,让薛母、众姐妹,以及宁荣二府也都尝了鲜。

    最后干脆让暂时没有事情做的盐户,组织成捕鱼队,把捕捞海鱼做成一项产业,趁着京城冬季物资贵乏,运进京去售卖,能让盐业公司获利的同时,也丰富了京城的物产。

    长芦盐场的盐户,尚未在制盐改革中获利,便先在捕捞方面有所进益,对薛蟠这个新任上官,多了些信心。

    薛蟠把长芦盐场的事情安排好之后,时间来到永昭四年的十二月,决定回京城,处理煤务提举司和崇文门税关衙门的公事,顺便探看薛母与众姐妹。

    这是薛蟠在身兼三职的情况下,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每隔一个月,在京城和天津之间调换一下,尽量做到对三个衙门事务的兼顾。

    实际上,薛蟠作为煤务提举司、长芦盐场、崇文门税关衙门的主官,真正需要他亲力亲为的事情并不多。

    煤务提举司和崇文门税关衙门的日常事务,经过之前一年的协调,已经有了一定成规,下面的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就不会出什么大错。

    煤务提举司这边有贾芸,崇文门税关衙门也有韩涛坐镇,下面的人都被薛蟠收服,没有人敢趁他不在捣乱。

    长芦盐政这边,一切草创,但是开平煤矿有梁鹏,盐场这边也有马腾盯着,旁边又有执掌天津左卫数千兵马的史鼎看顾,就算薛蟠暂时离开,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至于已经开工生产的长芦盐业公司第一生产基地,试生产出来的盐,薛蟠命令暂时囤积起来,先不投放到市场上。

    长芦盐场之前负责顺天府、河北、山东,以及九边防线东侧诸军镇的食盐供应,职责也颇重大。

    不过,今年的盐引,早就发放给了盐商,盐户产出的盐,也早被盐商收购走了,数量足够支应过这个冬天。

    这也是受长芦盐场的地理位置所限,入冬之后,晒盐法制盐的效率大减,必须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囤积足够的盐。

    薛蟠改革长芦盐场的制盐方式,从晒盐法变成煮盐法,目的就是令长芦盐场的生产,不再受气候、天气的影响,可以常年生产。

    只是这一项改动,就足以让长芦盐场的产量,比以往翻一倍不止。

    另外,长芦盐政,今后也将不再发放盐引,盐商不需要从盐政这里购买盐引,再去盐户那里买盐,而是直接从长芦盐业公司批发食盐,再运往各地销售。

    原本,长芦盐政每年发放的盐引数量,在十八万引左右,每引可以购盐二百斤,收取盐税五钱银子到八钱银子之间,每年所得盐税在十万两银子左右。

    盐商购得盐引之后,再以每引一两银子的价格,从盐户手中购买食盐,运到京城之后,以每斤盐三十文的价格销售。

    如此一来,盐商购盐的成本,每引就是一两五钱银子左右,再加上五钱银子的运费,折算下来,每斤盐的成本,只有十文左右,售价三十文,利润率的百分之二百。

    三十文一斤盐,在这个时代,虽然不便宜,但也绝算不上。

    京城的盐价能够维持在这个水平,还是因为距离长芦盐场不远,供应充足。

    出了京城,到了河北诸州县,百姓想买到三十文一斤的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