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厉 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头如今魏家是在往小康奔了。魏楹之前身子虚,如今天天打五禽戏,吃上三碗饭,魏大娘心头欢喜得很。连带着沈寄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今天赶集还哄着魏大娘买了干黄豆回来,明天可以磨豆浆吃,再配上自己炸的金黄金黄的油条,那滋味可美。

    魏楹看到沈寄一边编着福气结,一边在咂嘴,仔细听还能听到她的咂嘴声。不由笑道:“寄姐,又在琢磨什么好吃的?”这个寄姐会做吃的,同时也是个吃货。对吃无比的上心,旁的倒不怎么往心里去。有这个反应那肯定是在想什么好吃的。

    面对魏楹促狭的笑,沈寄忙收起遐想,“哦,没什么,就是想着好久没有吃过豆浆配油条了。少爷,要是咱们住在镇上,可以卖的东西就多了,也不用每三天都需要背那么多东西赶集。镇上的人花钱比村里的大方多了。”村里人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如果到了城里,就是卖早点也能挣到不少钱的。

    魏大娘在旁边裁布料,闻言道:“卖什么?”

    沈寄趁机放下手里的活计偷个懒,扳着指头道:“嗯,就从早上说起好了,可以卖豆浆油条,还有包子馒头,我还会熬许多种粥。然后中午卖鱼丸汤,还可以做其他的小吃,甚至晚上都可以摆夜市。”

    魏楹想了下,“也没你想的那么好,镇上虽然比村里好些,但是出来买吃的的人还是有数的。你说的这个,除非是到更大的地方,譬如京城或是华安府那样的地方,租个小店面,或者之前干脆就摆摊,倒是会有比较多的人来买。”

    魏大娘点点头,镇上三天去一次生意还不错,日日摆摊的话就没这么好了。而且,去镇上住租房子那些的花费也不小,现在的银钱有数。

    沈寄“哦”了一声。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人可没有现代多。手里的闲钱也没现代人多,大部分人还是挺节俭的。

    这会儿三个人正是吃了晚饭在说闲话。一般当天赶了集,次日才会开始做鱼丸,这样好保存一些。二狗子也会在明天才把鱼送来,所以这天晚上便是编福气结攒着庙会的时候卖。然后,魏大娘裁好了沈寄的新衣,瞧她也编了三十来个了,便叫她过去开始教她基本的针法。

    村里人穿的衣服多是自家织的粗布,颜色也很单一。一年也不一定会制一身新衣。魏大娘是要做绣活卖的,所以才会去买绢帛买彩线之类。而且魏楹穿的衣服沈寄注意过都不是粗布,和村里人区别挺大。不由得想起孔乙己坚持的长衫客和短衣帮的区分。当时还偷笑过,穷得叮当响,魏大娘还真把自己儿子当少爷了不成。

    不过后来看到村里人对魏楹这个读书人是相当的尊敬,偶尔上门来求一封书信或是写个喜事用条幅,都是客客气气的。果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沈寄不由想起自己本科毕业找工作,就如沿门托钵一般的辛酸来。她开始以为魏楹说过的他代写书信赚取银钱就是指这个,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村里人找上门来,他是不收钱的,最多收下别人带来的菜。他是背着魏大娘在镇上给人代写书信,是趁着每隔几日去镇上买书或是借书的机会做的。所以,机会也不多。

    至于村里,一来是人不多,二来被一起读书的人知道就要说他铜臭了。

    至于这次他要去的书院,比现在上的这个私塾好了许多。教书先生是个落第的举人,比村里这个些许认得些字的先生强多了。魏楹从前就常去那里借书回来抄的,那先生也很喜欢他。恰好便是在街上看到他代写书信,字和文采都不错。便想要他去书院读书,只是被这场病耽误了。

    这会儿见魏楹埋头看书,魏大娘便招呼沈寄出去堂屋学针线。这个可得说上一阵,会影响到楹儿看书。而且,现在也不缺那一点点照明的灯油了。

    沈寄今天卖鱼丸汤之余也看了看魏大娘卖的绣活,大多是精巧的荷包,上头绣了些花鸟,栩栩如生。

    沈寄从前一点基础都没有,这让魏大娘有点疑惑,不过也没多说什么。便教了些最基本的针法以及配色,教得很是仔细,然后便给了沈寄一个小花绷和一小块练习用的绢帛,是裁衣剩下的边角料,让她试着绣一方手帕。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