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娴芝没有再出声,撇过头去,她脸色不好看,一旁秋桐也不敢搭话,邱娴芝闷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这事,还是再等等吧!”
“那,要告诉周先生么?”秋桐赶忙接着问。
“不必了!”邱娴芝摆了摆手,靠在桌边,半晌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她虽然没出声,但心里却在想着刚才周煜昌所说过的每一个字,他说的确实在理,开春一闹大旱的时候,官府就发了通告,要徽州府众商人出钱出力,务必要官民一心,共渡灾厄。
告示贴了三个月,至今连个音儿也没有,商人经商都各有同行的行会,但凡有哪个商人想出头,事先还得先考虑到行会是不是同意允可,行会有行规,商帮有帮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招惹出事非,整个行会都要受到牵连。
邱娴芝头痛脑裂,以手扶额,自打赵纪荣不管事以来,她整夜整夜睡不好觉,恰巧又赶上连年大旱,官场上、人情面子上、行会帮派之间,处处都是学问,这生意实在是太难做了,她真想撒手不管了!
“大奶奶,不如回屋歇着吧,您就放宽心,凡事还有大爷和周先生呢!”秋桐扶起邱娴芝,慢慢朝堂后走去。
周煜昌回到静心庭,不见杜小九,他便叫来府上以前看管物资的丫头,把各院里要用的月需物品清单交给她一份,上面都是各院里消夏所用的什么蚊账、檀香、纱衣以及各类生活所需。
丫头熟门熟路,按各院的单子将物品预备好了,问,“先生,这次是派人给各院送去,还是等各院的丫头小子们自己来领?”
原本是该叫杜小九去通知各院派下人来领的,但周煜昌想了想,杜小九总是气他,他也不能让她安生了,便道,“我回头叫人给送去,这里不用你管了,叫各院到账房上领月钱就行!”
“哎!”丫头答应一声,起身离去。
周煜昌拿着物资库房的钥匙回到自己院里,还不见杜小九回来,阿不也不在,他瞅了瞅空荡荡的大院子,心里突然觉得无比落寞。
他觉得邱娴芝心高气傲,实在不可理喻,作为一名商人,就应该始终从商人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在商人的世界里,无论好与坏,绝对没有白给的东西,可眼前,邱娴芝就在做着违背商人原则的事情。
赵家要败!
周煜昌微微蹙起眉头,败有什么不好呢?
自己来到赵家,不就是要亲眼见证它一步步走向灭亡么?自己现在几乎一无所有地站在这儿,不也正是拜赵家当年所赐么?
回想起当年的事情,那时的周煜昌还少不更事,赵家的人虽然早已经将他忘记,可他却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永远地记住了那深仇大恨,当年若不是因为赵家,周家也不会败,更不会落得家破人亡,如今只剩他一人。
她开她的粥铺又有什么不好?
让她去开她的粥铺好了,正是求之不得!
以前只是觉得邱娴芝太过精明,周煜昌一直未敢轻举妄动,但今天看来,邱娴芝还是有软肋可捏,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强大的东西,只要是商人就会有软肋,就会有盈亏的顾忌,大商人有大软肋,小商人有小软肋。
而邱娴芝的软肋就是作为一个商人,她的人情味太重了,这不是说人情味重不好,而是因为,要和一个讲人情的商人讲道理,是绝对行不通的,而和一个讲道理的商人也绝对不要讲人情。
周煜昌折回自己屋里,他坐在书房的案前,开始翻看案头的书藉,他翻到一本《行盐论》,又摸到一本《清商盐要》,这些虽说不是官家发行的正册,只能论为杂书,但也是前辈大盐商们呕心沥血之著。
盐?盐是个是人就缺不了的好东西。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