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被寒冷和饥饿折磨的几乎都没有人样了。如今一听能当兵吃粮,哪还有拒绝的道理。
难民们围住杨林等人苦苦哀求,只求能被选中去当兵吃粮。虽然现在叆阳有粥棚给他们施粥,但缺油水的肚子就好比无底洞,吃多少也不觉得饱。
杨林没想到会这样,一边好言安抚难民一边命人再增加五座粥棚。并下令难民中有亲朋好友死于奴军之手的人,在募兵时有优先选拔权。
结果这个标准一出来,难民们不分男女老幼,绝大部分都有亲人丧于后金军之手。也就是说这几千人都与后金军有仇。如果有谁在这时候想撒谎借机混入应征的队伍,很快就会被他人检举揭发,进尔遭到大家的唾弃。
杨林见之大喜,只要与后金军有仇就好办。到了战场上这股仇恨就会转化为战斗力。到时候后金军就哭去吧。因此在忙碌了几天后,共有七百名符合标准的难民应征入伍。至此叆阳标营满编了。
为了防止剩下的难民产生不满闹事,杨林还以工代赈。让这些人跟着去构筑城防工事,或是去其他地方帮忙做工。老弱妇孺则制作鞋子、被褥和衣物等,以此换取口粮。
杨林还选取难民中机灵健康的孩童,组建“童子营”。负责平时跑腿送信、瞭望放哨等差事。而吴小七则自然就为了“童子营”的主官。为此吴小七闷闷不乐好几天,认为是杨林嫌弃他,所以才把他发配到一帮小孩当中为头儿。但是军令难违,他必须执行。
杨林组建“童子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这些孩子成天乱跑淘气惹祸。与其这样还不如给他们找些事干,也可挣些口粮贴补家用。对这一安排,难民们是坚决支持的。
万历四十八年一月初五,后金第二波只有数人的细作在牛录额真托保的带领下,扮作山民到达叆阳城外。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不需要联络谁和收买谁,也不需要混进城内,只要摸清明军城防情况迅速回报就好。
托保就是当初在董鄂路阻击刘綎军,后来护着阿敏逃出杨林截杀的那个牛录额真。因此他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当众赞扬和重赏,这让他感激的无以复加,对后金和大汗的忠诚更加稳固,做起事来也更加积极卖力。
在努尔哈赤眼中汉人并不可信,先期派出的王一屏和戴集宾等人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这让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在是否继续派人潜入叆阳的问题上犹豫起来。这倒不是他缺乏果断,而是古往今来众多统治者步入老年之后一种普遍的心理变化,也就是说对一切都敏感多疑。
他甚至怀疑王一屏和戴集宾表面上投降自己,实际是南朝派过来的卧底,就等自己派兵攻打叆阳时反过来坑自己一把。否则为何他们一走之后就没了消息?即便是被明军抓了,按照其一贯的尿性,拿财物赎回就是了。这次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努尔哈赤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在与五大臣商议之后,选中托保带人去叆阳打探情况。授命他能入城则入,不能入城则不入,一切便宜行事不受命令所限。
托保与阿敏一样,对杨林恨得咬牙切齿。当初要不是占了点运气,自己可能就被他射死在河里了。如今得到大汗的命令,又如何能推辞拒绝?
叆阳虽是镇江、宽奠等城的北方门户,但还真没在努尔哈赤必须夺取的城池之内。之所以要先派人摸清情况,就是要报雅尔古寨之仇,挽回自己和后金的颜面。
按照努尔哈赤先前的打算,要在十二月就出兵攻打叆阳。不料他的喘症又犯了,耽搁了十几天。等病好了,北方叶赫传来了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
原来努尔哈赤在征服叶赫部后为了永绝后患,将其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子德尔格勒、尼亚哈,西城贝勒布扬古、布尔杭古等贵族和大部分民众迁往赫图阿拉。
十二月上旬,部分没有迁到赫图阿拉的叶赫部东城军民,也不知如何得到了雅尔古寨被袭的消息。他们不甘失败趁机举兵反叛,喊出“恢复叶赫,不忘世仇”的口号,将驻扎的后金军杀的四散奔逃。
他们这一行动也得到叶赫西城军民的响应,两城合计有军民数千,据东城而守复举叶赫部大旗。同时他们派快马向明廷求援,希望派大军火速支援。
最重要的是,在叶赫部灭亡时有部分军民趁乱逃往蒙古科尔沁部,被贝勒明安的三个儿子分别接纳。明安不仅与后金关系极好,而且双方还有姻亲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没少帮助后金。但是他的三个儿子对后金可没有好感。
叶赫军民能复叛,和明安三个儿子的暗中支持有很大关系。雅尔古寨被袭的消息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