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人,却也有些资历了。他们是当初文珺买下这一整片地,才跟着村人们并入文珺的庄子,成为文珺的庄户或者说佃户的。
以前老孙头还担心过,现在他觉得如今这样也不错。老孙头的大儿子服兵役打仗去了,留下了大儿媳妇和两个小孙孙,下面两个儿子则在石灰窑上做事儿。三个儿媳妇如今都在茶园子里。
正是因为他们不是这庄子上原来的老人,所以,像印书作坊、造纸作坊、养殖场,这些地方都没有资格去。
那里都满人了。
好在茶园子经常需要赶时间,茶坊那边人手也缺,他的三个儿媳妇这才轮上了差使。
如此,老孙头已经很满意了。更不要说,如今庄子上要办蒙学了,孩子们可以去读书,认两个字,不像自己,一辈子都是睁眼的瞎子。日后就是进城也容易找到事情做。
那跳跃着的篾片,那有条不紊的手,那一点一点编织成型的竹筐,无一不表现出老孙头对目前生活的满足。
老孙头从来都是个有主意的人。庄子上心里有点小算盘的人,也不止老孙头一个。
在这个人人都注重学问、一张有字的纸都会被供起来的年代,有机会上进,作为长辈为什么不给儿孙们争取?
一时之间,无数的老人涌到翟大管事跟前,跟翟大管事报名,还有的人还为自己的儿子请求一个机会。一时之间,山下的那套大宅院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很。
而另一头,文珺也发觉了庄子上的不对劲。这里的人都太空闲了。尤其是那些女人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回家织一点布。还有的人,家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找到活计。
文珺想了想,还是决定将真菌种植场给弄起来。
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这些都是山珍,在京师里的需求大着呢。
香菇,文珺曾经在另一个世界里面看着自己的邻居弄过,她还去帮过忙呢。至于后面的两个,那种植办法都已经写进了教科书。而且,真菌的种植,都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已经忙得脚不着地的翟大管事听说了文珺的计划之后,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之前,那两棵铁皮石斛已经让他吃惊不小 ,现在又来这个真菌养殖场。
翟大管事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这种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翟大管事表示,自己不嫌多。天知道,每次看见自己手里的账本有那么多的亏空,他都有些没脸见人了。
哪怕亏空本来并不是他的错,可是作为管家,手里出现这么大的亏空,连主子买地,都是另外支银子的,叫翟大管事的面子上如何过得去。尤其是他可是知道他弟弟已经给自家主子弄来了数万两黄金了。
对于文珺来说,翟大管事会怎么想,她根本就无关紧要。反正这样的事情,她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什么选地方,什么盖房子,什么打家具,什么砍伐木头、备料,都不需要她来动手。
千金小姐的日子还真是舒服。她只要动动口,然后等到了时候收钱就可以了。
是现在就开始小规模种植,还是先做好一切准备,都不需要她这个郡君劳心。翟大管事会做得好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至少翟大管事已经叫人准备锯末了。
蒙学那边已经开始做桌椅书架,这锯末自然少不了。庄子上也给文珺做过几次香菇、几次黑木耳,也给文珺备过几次银耳羹了。这泡过银耳、黑木耳的水,这泡过香菇的水和香菇的根蒂,都有用场。
不过,文珺还是不满意,她需要一种需要大量的劳力的作坊,而这种作坊最好能够带来稳定的收益,而不是跟这些养殖场一样,只要少少的几个人就能够高效地提供农产品。
庄子上还是以农产品为主,而不是以农副产品为支柱产业,这就造成了产品结构的不平衡。
还有药材,这个倒是需要大量的劳力,可是门槛要求太高,那个老道显然对自己的道观更上心,也不愿意多教几个。真是麻烦。
药材不比作物。
药材都是天生天养的,还不能采摘过度。有的药材,全身上下,从上面的顶芽、花朵,到下面的茎,乃至地下的根都可以入药,对采摘的要求就非常高。还要注意留种的问题。
想到这些,文珺又是叹了一口气。
作坊上的人还是太少了,等河堤修好,会有大量的劳力剩余。这对庄子的发展并不是很好。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