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添麻烦了。我们兄妹俩,麻烦人家的够多了。”
陆大郎又道:“赵老爷……大恩不言谢,我,我……”
赵牧叹了一口气,眼下生意都没法做,倒多了一群看热闹的妇娘子,还恩啥恩呢?他摆摆手。陆大郎羞愧地扶着陆兰英进去了。
何氏凄凄婉婉地站着,两边两个嫂子数落着陆兰英的不是,她也完全听不到了……
陆朝阳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何氏恨陆大,是恨极了。她不是那种有胸襟的女人,她自私,想到自己甚至比想到儿女多。可是她又爱她的儿女。
所以,在儿女被别人救助,凸显出她的无能和不尽责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不是感激,而是妒忌。妒忌这些帮助了她的儿女的人。妒忌这些让她的儿女感激的人。
这人,倒还是和从前一样,颇会过河拆桥。
陆朝阳叹了一声,无奈地道:“送客吧。各位乡亲,热闹看够了啊。这位大娘,您想买点啥?”
等把浑浑噩噩的何氏,和她那两个嫂子送出门去,铺子里的人不但没少,还多了起来,都蜂拥而上。一边买米买面,一边打听着刚才那事儿。赵牧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但是陆朝阳却笑眯眯地凑到了最前面,一边不咸不淡的解释着,手里快速的给人家拿货,一边让旁边的小伙计收钱,还频繁地问人家“要买什么”。这下要听八卦的,又不好意思,多多少少都会买一点儿了。
一顿忙碌下来,赵家的生意倒是更好了。而且从那以后很长一阵子,街坊们口口相传,就有那妇娘子特地跑过来赵家的铺子买点东西回去,然后听一听那段八卦……不过这都是后话。
铺子的客室内,陆大郎和陆兰英兄妹俩,相对流泪。赵宝儿和陆朝阳都退了出来,把地方让给他们俩。
等忙到下午,铺子里清闲了下来,赵牧把钱柜子锁好了,就收拾着带着几个孩子回乡下去了。铺子关门的事儿,就留给了住在铺子后院的掌柜和两个伙计。
等回到家,林氏和陆玉梅急得不得了地迎出来,那一番又是哭又是骂自是不必说。陆朝阳亲自拉着林氏的手,细细地和她说了事情的整个经过。黄婆婆去准备晚饭了。
赵宝儿低声道:“这次我们是承了朱家的大恩,别的不说,我肯定是要找个机会,好好的上门拜谢,也去给朱太太请个安。”
陆朝阳道:“嗯。我就不去了。“
上次赵家其实怪不给朱家面子的。说是去送中秋回礼,结果把老朱家上次送来的那镯子也一并放了进去。意思很明确,就是不想做这门儿女亲家。当时赵牧还考虑到,朱家是做酒楼的,又是自家最大的客户。到时候若是真影响了自家的生意,那也没有办法!
可是没想到老朱家上上下下好像都没有对这件事做出什么反应。不像之前的陆家,陆朝阳得罪了那个大太太,结果生病了,找个看病的大夫都找不到。赵牧还曾经感叹过,说这老朱家值得结交。
现在平白又承了人家这么大一个情,当然也要知恩图报。赵牧的意思,是让陆朝阳和赵宝儿一块儿去请个安。但是陆朝阳提出来自己不去了。
赵宝儿便又道:“还是我自己去一趟吧。另外陆家那边,也要和他们说一声。”
陆朝阳点点头。这次陆兰英和陆大郎是主要当事人,赵家要是在越到他们前面去,到时候又要多一堆麻烦事儿。再说,也没必要不是?
商量妥当了。隔日赵宝儿就去和陆家商量了。最后说定住店等一系列开销,都由陆家出。虽说对于赵家而言,这些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对于陆八而言,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是这是陆家的事儿,陆八的骨气让他绝不会推脱这个责任。
当天两人就上了集去。先去朱家拜会过,然后再到陆十三的夫家走了一趟,大包小包拎了不少东西,不停的夸陈家人仁义。这样一来,纵是陆十三的那些妯娌有啥话,也不好说了。
这一趟跑下来,赵宝儿对陆八倒有些改观。
回去的路上,坐的是赵家的马车,赵宝儿一边驾车,一边问他,道:“明年还打算考吗?”
陆八道:“倒是想下场一试。不过现在家事也艰难,几个侄子侄女都不成样子,我也怕走不开身……身边的余钱也不多,若是下场,恐怕就要全部花罄了。到时候,家里要是有什么变故,我就怕……”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