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根手指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方孝儒院长从头到脚,从大脑到神经,从手指头到脚后跟,没有一丁点不正常,除了汗脚比较严重以外,方院长可以说是非常健康。
可那根该死的右手无名指,就是不听话。
他把几个正在带的研究生叫过来,告诉他们,谁有办法能把他的手指治好,谁就可以直接保送到附属医院去当住院医师。
要知道,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就算毕了业也不一定能进本校附属医院,就算进去了,也要老老实实从实习医生做起,然后一步步打怪升级,成为医师、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哪一级都不能少。
如果有了院长的推荐,可以直接当住院医师,那就相当于是越级打怪,比别人少奋斗好几年呢!
几个研究生疯了一样,对着老师的手指头一顿操作猛如虎,冷敷、热敷、按压、按摩、电击等等各种手段一齐上阵,在临床学院的实验室里折腾了大半宿。可就是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个症状,无论他们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那根手指就是不肯放下去。
夜已深,几个研究生正在实验室里研究治疗方案,方孝儒一个人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校园,又低头长时间凝视着那根依然不听使唤的手指,突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手指。
方孝儒知道,这其实是“认知饱和”效应在作怪。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长时间看一个字的时候,你会越看越觉得这个字长得很别扭,甚至怀疑这个字到底是不是应该这么写。
人类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当你短时间内重复多次的在神经内传导同样的刺激信号,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
形象化一点说,假如你的眼睛看到一个“一”字,通过神经问大脑:“这个字念啥?”
大脑说:“念‘一’。”
第二次你还问,大脑还会回答你“念一”,但当你在短时间内连续第N次通过神经问同样的问题后,神经就“觉得烦了”,这个时候神经就不再为你传导信息,导致你开始不认识这个“一”字了。
方孝儒现在就是这种状态,他越看越觉得这根手指很陌生,陌生得像是它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自己身上。
有心想拿起手术刀把它切了算了,转念一想,自己就是右手执刀的医生啊,右手执刀切右手?这个难度有点大。再说,右手少了一根手指,以后还怎么拿手术刀?
可看着右手现在的样子,就算不切,也没法再拿手术刀了啊?难到真的要去求那个年轻的中医?
不!决不!
方孝儒苦心钻研西医三十年,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少年时立下的志愿——揭穿中医的无耻骗局!让中医在华夏人人喊打!
(如果觉得作者写得还可以,请各位读者动动您那招财的小手,收藏、推荐、红票票,随便哪个,点一点,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