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却不怎么讲究。若说我们当初在关外的时候,战乱不断,难道就为了死了一个人,家里的人都不办喜事了?再说,你因母亲去了,心情越发的低落,不如跟我们去京城走一圈,当是散散心也好。”胤祥听到胤禛邀请黛玉进京,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哪里肯放过这样的机会?
“皇上隆恩,还给你母亲赐了谥号。你进京一趟,若有机会见到皇上或者老佛爷,也算是替你母亲谢过圣上的隆恩了。”胤禛微笑看着黛玉,似乎打定了主意要她一同回京。
“母亲病故,父亲身体也不好,我实在放心不下。”
“你父亲那里,有我去说好了。”胤禛见黛玉心思活动,便打下了保票,然后转头看着林宁,“你不随着你的小主子一起去?好歹也要照顾她的周全吧?”
林宁听了这话,知道胤禛转了一圈儿都是为自己,也只好点点头,笑道:“其实我满心也想着去天子脚下见识见识世面,只是怕京城水深,一不小心踩下去,却没有了回来的机会。既然四爷如此照看我,若再不去,就是不识抬举了。”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后儿咱们就动身,一起回京。”胤禛拍拍林宁的手,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胤禛同林如海说起要带黛玉和林宁回京的话时,林如海也正在为这件事儿发愁。贾夫人的丧事办完之后,荣国府的老太君便一再的叫人写书信来,要接外孙女过去住些日子,林如海推脱不掉,却又舍不得女儿孤身一人进京去,恰好胤禛要带她和林宁一起去,林如海便放心不少。
一则,林宁对黛玉那是没话说,用林如海的话说,亲哥哥也不过如此。而胤禛待林宁,又是一份兄弟情义。所以胤禛对黛玉自然是错不了的了。不管怎样,有这位阿哥照应着,总比黛玉一人去陌生的荣府要强了许多。二则即将成为四福晋的瑾格格一听说黛玉要一同回京,高兴地什么似的,必定是不会让女儿受了委屈。如此林如海便吩咐家人打点行李,又嘱咐管家准备给贾府各人的表礼。更是为四阿哥和那拉氏的大婚而准备了一份厚厚的贺礼,又嘱咐了黛玉好些话,方亲自送她和林宁等人上船。
贾琏原本在为黛玉进京这事儿发愁。林如海不愿意放人,他回去没办法给老太太交差,必然会得一个不会办事儿的罪名,可这边林如海就是不松口,自己又不能强行帮着人家的女儿进京。忽然间听说林如海允了,便十分的高兴。后又听说是跟着四阿哥一起进京,心里又多了几分顾忌。然不管怎样,他都是要一起随行的,又悄悄地写了书信把这边的事情给家里说了,让家里的人好早些准备着,四阿哥带着林姑娘进京,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
因为人多,便分了三只船,一只给黛玉和瑾瑜各自带着丫头奶娘,一只给胤禛胤祥林宁,及随身服饰的下人,另一只给贾琏带着一些粗重的行李并家人。开始林宁还让了让贾琏,请他和自己同船而行。贾琏却连声道不敢。这也是应该的,贾家虽然是汉八旗里的上三旗,但到底也算是皇家的包衣奴才,这会子贾琏可不敢再四阿哥跟前和黛玉论表亲。也装不起表少爷的架子来。
一路上黛玉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每次船在码头停靠,想下去瞧瞧异地风情,林宁总有一番话来劝阻,无论如何都不许黛玉下船。为了让黛玉安心,他自己也不下船,贾琏和胤禛的家仆下船才买菜蔬,林宁便往黛玉的船上来陪她说笑,或者看瑾瑜和黛玉二人下棋,偶尔说几句笑话,逗着几人开心,混过去也就罢了。
因胤禛公事在身,沿途也不便多加耽搁,竟是日夜兼程,用了七八天的光景,行至京城码头。黛玉从窗子里往外看去,却见码头上早早的站着几十名家人在那里翘首以待,还有一些家丁在外围走动,闲杂人等居然不许靠近,这样大的阵势,宛若迎接一品大员一般,黛玉便不由得问道:“难道今儿还有什么大人物登岸吗?”
“哪有什么大人物?就算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回京的消息传回去,皇上也必然不许这般张扬的。”瑾瑜也觉得纳闷,然嬷嬷已经进来请二人下船,也来不及多说,便拉着黛玉的手下船去。
却见贾琏先一步上岸,岸上那些家人中,为首之人忙往贾琏跟前去请安,被贾琏骂了一声:“糊涂东西,两位爷在后面呢,先给我请什么安?轿子车马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