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白嫖皇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皂隶下乡拘拿。”

    “他这是防官如防贼啊!”

    杨丰忍不住惊叹道。

    张显宗只是怅然一笑……

    估计对他的评价也很赞同。

    这真就是防官如防贼,税粮不能经手,这年头地方除了税粮,真没有别的大额收入了,地方官不经手,也就杜绝了贪墨的可能。官吏不得下乡,也就杜绝了敲诈勒索的可能,毕竟他们想勒索也没条件,难怪后世文人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

    这简直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

    我们就不能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了吗?

    你用得着这么防我们吗?

    我们是贼吗?

    人与人之间就不能有一点信任了?

    “什么人能做粮长?”

    杨丰问道。

    “家里田地最多者,一旦这万石税粮收不足,粮长要自己添上,故此只能找这些家里田地最多者。”

    “地主呗!”

    “地主,这个称呼亦可。”

    所以这就可以理解明朝很快就出现士绅做大了。

    朱元璋设计的不错。

    粮长,里甲,这实际就是乡和村两级地方自治体系,再加上个耆老充当监督,而且官吏严禁下乡,事实上就形成了基层自治。而以地主为粮长,也就确保税粮不会缺了,毕竟缺多少都是粮长自己掏腰包补上,首先保证了他的利益不会受损。

    这样杜绝地方官害民的同时,也保证了地方治理。

    但是……

    也给地主们完全控制基层留下了法律依据。

    他这时候不用在乎。

    因为还有他那个大诰在。

    百姓可以抓了粮长直接进京,粮长不敢为非作歹,只能担着这个苦差,税粮收不够的情况肯定常见,然后只能自己掏粮食补上,事实上是在削弱这些地主的财力。

    可他死后大诰沦为废纸,那时候百姓对粮长就没有威慑力,后者很容易完成官绅勾结的地方豪绅化,那时候收不足税粮,就不是粮长自己补上,而是逼着农民借高利贷,然后粮长趁机兼并土地了。

    “可是,他为何不干脆一直把官府下沉到粮长一级?”

    他问道。

    “何意?”

    “就是干脆在县以下,再设立个行政机构,比如说乡。”

    “你知道一个县有多少官吏吗?”

    “多少?”

    “上元县作为京城首县,有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此乃官,另有司吏十四,典吏二十六,此为吏,官吏合计四十三人,这是上元县,可算天下第一大县,总共这些官吏。至于其他那些县,缺县丞者有,缺主簿者有,吏员多则二三十,少则十几,你想再设乡一级,是要朝廷官吏数量翻倍?

    那陛下用什么养活?

    赋税也翻倍?

    就连这些官吏,陛下都觉得多了。”

    “可粮长,里甲,耆宿这些难道就不用给任何好处?”

    “我已经说了,收不够税粮是要他们自己添上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差事还会给俸禄?”

    “白嫖啊?衙役呢?”

    “衙役是役,是地方百姓所服徭役之一。”

    “白嫖?”

    “白嫖!”

    “卧槽,这也太过分了吧?”

    杨丰惊叹道。

    朱元璋这是把白嫖发挥到了极致啊!

    整个一个白嫖皇帝啊!

    这个制度的确节俭,对财政简直太友好了,毕竟一个县,还是上元县这种京城的县,居然才总共四十三个吃俸禄的,加上教谕也才四十四,最多有些县还有个巡检……

    “那捕盗的弓手,快手之类呢?”

    他问道。

    “役。”

    张显宗很干脆地回答。

    好吧,这个也是白嫖的。

    “吏的俸禄多少?”

    杨丰问道。

    “土著为吏,无,只免夫役,外地为吏者,月米五斗,冬夏给棉麻布匹为衣,在京者依照衙门品级各不相同,最低光禄寺典吏月俸六斗,咱们使馆那几个属吏就是照着光禄寺典吏,每月六斗。”

    “难怪刘总管几个都经常偷剩饭回家,我还以为回去喂鸡呢!

    这样看你当初那一个月七石米也不少了。”

    杨丰感慨道。

    所以吏是有的白嫖有的给工资。

    那这就很难避免那些吏们想方设法的捞钱了。

    六斗米……

    这个是糙米,不会用精米的。

    糙米和精米同样一斗重量差距还是不小的。

    所以六斗米换成现代标准的斤也就是七八十斤,养家是肯定不够,掺杂些菜类,另外再换些便宜的粮食,比如豆类大麦这些,顶多也就是让一个三口之家勉勉强强够吃,孩子要是多点那就肯定不够了。这样单纯靠俸禄是肯定不行,毕竟这时候哪有几个三口之家,绝大多数都是一大家子,所以肯定还有田地,像那些外地做吏的,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去了。

    拖家带口是不可能的。

    否则别说能攒下点,就是光一家人吃饭都不够。

    总之朱元璋的这个工资标准只能说让你不至于饥寒,想生活富裕那是完全别指望了,不搞兼职是肯定不行,不捞外快还不如种地呢。

    “吏能升迁吧?”

    他问道。

    “能,但很难。

    制度能升迁,但第一步就得九年三考,考满之后还有别的一些,就算全都顺利通过,也已经十五六年过去了,才不过得一九品官。

    至于剩下就是看命了。

    不过也可以了。

    我等十年寒窗苦读,就算一朝得中三甲,其实绝大多数也不过是一八品县丞。

    此辈一介白丁,十余年能升九品足矣。

    与读书人寒窗苦读也差不多。

    想飞黄腾达,那就只能上战场,用命搏杀以求富贵,一百户就已然是六品官,高过了知县,不敢拼命,想安安稳稳那得按部就班,别想飞黄腾达,一步登天。说到底圣朝重军功,陛下打天下靠的是武将,只有那些能打仗的才是陛下器重的,别的都算不得什么。”

    张显宗明显怅惘地说道。

    杨丰很大程度上被他迷惑了,忽略了他属于特殊存在,这是个他玛的榜眼啊,整个洪武朝三十多年,也不过出了十几个的顶级儒生。

    他年级轻轻就到了五品不是儒生的正常存在。

    他是儒生金字塔的塔尖。

    那底下还有无数儒生在寒窗苦读,就算中了进士的,也绝大多数都在各地做八品县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