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光魔的特效报价单上,一个7至15秒的高难度镜头,便宜的是12万美金,贵的要28万美金。这对于《流浪地球》剧组来说是支付不起的。
虽然《流浪地球》的特效是中外合作的结果,但郭凡告诉沈欢表示75%都是国内团队做的,外国团队只参与了一小部分,主要还是国内团队努力的成果。
除了数字特效之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那就是可现场拍摄的特效。叫做物理特效。包括:风、雪、爆破、火焰、落石、水蒸气、烟雾等效果。他们是来自中影集团物理特效组的聂华老师负责。
太空站最重要的戏份是失重场景的拍摄,这些镜头是由国内知名的动作指导:严桦老师和他的团队负责。他们还设计、指导了片中所有动作场面、威亚特技的拍摄。
“嘿,我随口那么一说,你还真来了,电影不拍了?”
“我的事还用你操心,来看看你是怎么把钱给我花完的,有没有偷工减料!”
制片人龚格和聂华老师走了过来,“沈董,难得你还能想到我们《流浪地球》,要不是知道你忙,我都以为你忘了自己还投资了这部电影呢!”
沈欢也不见外,摊手示意他们坐下聊,“我不重视的话,老郭一个电话能骗我8000万?你以为他是貂蝉呢!”
“哈哈哈!貂蝉也不值8000万呀!”
“老郭,电影也拍完了,后期估计要多久?”
“后期至少还要3个月,不过不会影响春节档上映的时间,你这个资本家可以放心,我估计票房怎么也得有15亿吧,不会亏的!”
龚格指了指郭凡,“你的心态可以呀,居然都想到15亿票房了,说实话,这部科幻片拍完,我至少得休息两个月,太累了!”
这两人能不累吗?一切辛苦都是为了剩钱。跟维塔工作室合作了一部分服装道具的制作。在拍摄阶段,维塔工作室制作的服装才用了一个月,就已经坏得七七八八了。龚格找到维塔工作室交涉此事,他们压根儿不相信,反问“是不是你们维护出了问题?”
等他们来了现场后,傻眼了,原来他们服装根本经不起国内“折腾”!因为国内的使用强度远超好莱坞同期水平。按照好莱坞的标准,主演穿戴这身服装,每天穿戴6小时,实际拍摄只需要4小时。
而在《流浪地球》的片场,主演花6小时穿上衣服后,24小时都没脱下来过,通宵达旦地做大尺度动作,损耗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自己的科幻片,还得靠传承说话,如果啥都要找外国人,还用咱们干什么!”聂华老师只一次也是耗尽了自己团队的每一份力量,也是想创作出最符合东方文化的科幻世界。
几个人听完聂华的话,都点头符合。
中国科幻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内核。完善中国科幻内核这件事,外国人根本做不来,因为没法把他们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统一到中国科幻的视觉想象上。
《流浪地球》剧组,针对中国科幻内核,就做了明确的界定:
首先,它是基于刘慈欣在《流浪地球》原著小说建构的世界观;其次,它必须具有中国人思维想法的人物行为逻辑。
另外,很多刘慈欣书中没有详细外形描述的物件,设计灵感也都来源于中国文化。比如,概念设计师张勃透露,关键性发动机的核心样貌参考了古代地动仪的设计,而太空空间站的样貌则是参考了古代计时器日晷。
“沈导,你觉得咱们《流浪地球》能有多少票房?”
“不低于20亿吧,主要看市场的反响,如果口碑好,票房有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