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都议议吧。”朱由榔唱独角戏一样长篇大论地说了约半个时辰,说完这句话之后,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润嗓子。
朱由榔不喜欢唱独角戏,他喜欢臣子们热烈讨论,拾遗补缺,形成一个成熟的方案。
他刚才做的其实就是一个总结报告,总结过去的得失,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臣子们对他的喜好都很清楚了,也都毫无顾忌地开始发言讨论。
“陛下,臣以为,百废待兴,教化为首。因去年重点在军事上,书院和学堂建设起步较晚,所以进展不大,只有广东进展速度较快,而福建和广西则从下半年才开始着手建设。当然,今年的重点是在这三省全面铺开,云南、江西次第展开。基于这种状况,臣心里急啊,咱们太缺人才了,所以,臣思之再三,可否打破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试的先例,先举行一次会试?一来,可以网罗像广宁孙盛那样有功名的先朝人材:二来,把消息散布出去,清占区的读书人也能看到希望,必然纷纷来投。”首辅吴炳率先发言。
“陛下,臣附议,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臣手里太缺人了,而作养人才没个三五年不能成功。所以,将前朝有功名者先遴选一批人才上来,也不失一个好办法。”瞿式耜道。
“臣等附议。”黄宗羲、陈子壮、吕大器、陈邦彦、杨乔然也都纷纷点头。
吴炳这个建议可行。因为按照旧制,每三年进行一次科考,显然不符合如今的情势。但作为立志心革的皇帝,朱由榔更看重思想上与自己接近者,若是这些读书人,还是“牧民”观念,而非“以民为本”的治政思想,那还不如不用。因为,这些人当了官吏,不但与新政无益,反而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想到这里,朱由榔道:“可先此策可行。不过,因为省去了童试、府试、院试和乡试这些关口,直接进入会试,未免鱼龙混杂,所以,可以先成立国子监,由各地督抚先行举荐人才进行考试,考中者即为监生。监生进入国子监习学,明年参加会试。如此以来,步子就稳一些。”
“那监生是否有功名?”吴炳问道。
“这些人本就有功名在身,或为秀才,或为举人,即使会试落第,亦可为地方佐贰官,故,臣建议凡考中监生者,可皆按举人功名对待。”陈子壮道。
“不可,集生,诚如所言,他们本就有功名在身,若为举人者还可以,若为秀才,考入国子监即可为举人,恐让其失去进取之心。”吕大器反驳道。
“俨若公此言差矣,有了举人功名,是可以做官,但哪个举人不是以皇榜有名为最大荣耀?所以,不必担心他们失去进取之心。”陈子壮道。
“不不不,集生,秀才若失去乡试这个关口,少了一些磨砺,总是不美。此若成例,必然会对科举制度形成冲击。”吕大器回道。
“二公何必争吵?在下看来,明年会试,本是网罗人才临时之举,不能成例。若按先朝三年一考之例,应于后年才能开科,故,明年会试应为恩科。既为恩科,则不会成例,所以,在下以为,可按集生公所言,今年所取监生,可皆为举人功名。”杨乔然见陈、吕二人各执已见,争论不下,出言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