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孙翊在离开吴县之前,发布了几个命令。

    第一个就是任命徐琨为中领军,即日上任统领吴县外的两万中军。

    第二个命令是让荡寇中郎将程普将训练好的三万新军,分批送往重要的各县戍卫。

    其中一万送至吴县,编入中军中。

    在毗陵一战后,孙翊大概收降了七万多山越兵。

    虽说这七万山越兵大多都是青壮,但不可能一下子都收编为士卒。

    江东目前还养不起那么多的士兵。

    因此在之前,孙翊就下令留在毗陵的程普、陈武二人,在这七万山越降兵中,挑选最精壮的一部分编为士卒。

    其余者等山中的山越遗属都迁出山中后,就编入户籍,成为江东的在册百姓。

    得益于当初孙翊的攻心之策,也得益于山越大部原来都是江东的住民,

    在初期的安抚之后,这七万山越降卒一直表现得很规矩,对被收编也不抗拒。

    不仅不抗拒,还挺积极的。

    他们以前逃入山中最大原因就是吏治腐败,令他们生活不下去了。

    但在孙策、孙翊两代主君的努力下,江东的吏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再加上成为孙氏兵卒,至少保证有粮食吃。

    这相比以前那既要卖命又要朝不保夕的日子来说,现在的日子实在是好上太多了。

    种种原因下,江东对这七万多山越降卒的收编过程,显得很顺利。

    孙翊的第二个命令的目的是,充实江东的内部军事力量。

    在这乱世,最有力的震慑就是强壮精悍的士卒。

    而孙翊的第三个命令是,在他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除非特别紧要的事务,要特别呈报给他决断之外,

    其余一应事务都可呈报吴侯夫人徐氏处理,无须再多方转呈,以免延误政务。

    孙翊的这个命令,众臣倒是没什么意见。

    一是由于有汉朝的优秀典范在前,这时的士人对女子涉政并不反感。

    更何况徐氏身份尊贵,是孙翊的正妻,从政治方面来说,徐氏在孙翊不在吴县的这段时间内,代为“监国”是合理合法的。

    二是江东本身的政治传统了。

    先君孙策在位时经常外出征战,为了避免麻烦,他都有意将所有的政务都委派给张昭,图个轻松。

    但张昭宁死不从。

    臣子偶尔代为处理政务是权宜之计,但不可形成政治传统。

    就这样,孙策一边劝,张昭一边拼命摇头,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孙母看不下去了。

    后来江东就有了一种不成文的政治传统。

    孙策外出征战的时候,孙母就会在吴县代替孙策处理政事。

    如今孙翊以徐氏“监国”,有孙母之故事在前,江东众臣接受的也很自然。

    孙翊这次北上是带着解烦骑及其三千亲军“车下虎士”,共计步骑八千。

    在临出发前,孙翊特地见了一下孙母,母子之间密语了良久后,孙翊方才离去。

    在见完孙母后,孙翊又留给了徐氏一个锦囊,示意其吴县有大事时再开启。

    做好一切布置后的孙翊,终于安心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

    孙翊是东南霸主,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被无数人所关注着。

    很快他带兵北上的消息,就传遍了周边。

    但让人意外的是,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