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下,对曹操来说当然不好受,但对江东来说就是绝好的时机了。
因为这四个月来,曹操为了对付袁绍,把大部分的精兵强将都调去了黄河防线。
这时候中原地区不能说没有啥能人,但是防守力量肯定是最弱的时候,这种时机,比孙策当初所遇到的还要好。
正是因为有这种在江东众臣看来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们才会纷纷上书奏请攻取淮南。
他们并非无智之人,相反一个个权衡利弊,把握时机都不差。中原兵力空虚,这是众臣如此热烈的直接原因。
但在孙翊看来,他除非自己想死,才会在这时候跑去背刺曹操。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于谋一时。
这句话一直记在孙翊心中。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此次群臣北进淮南之请如此热烈,几乎是全部有头有脸的都上书了,还在于如今江东的政局中,是淮泗集团一家独大。
淮泗集团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是淮泗人士组成的一个政治集团。
而这个政治集团在孙策当政时期,是一家独大的。例如这时候,在江东能叫得上人名的臣子,几乎都是淮泗人士。
至于江东士族集团开始冒头,那也是孙权掌权之后的事。这时候他们在先前孙策的清理之下还在瑟瑟发抖,基本没啥发言权。
重用淮泗集团是孙策早期的用人策略,因为孙策认为相比于江东士人,淮泗人士更值得信任。
当初孙策重用淮泗士人有一点考虑就是,淮泗士人南下之后,是无根之萍。他们不同于江东士族在江东传承百年,在当地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跟随孙策南下的淮泗人员在离开家乡后,因为没有地方根基,所以他们只能依靠孙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对孙策的忠诚度。
孙策不是不懂政治,只是他更喜欢打仗。
这个策略在早期有他的好处,但他的弊端在现在慢慢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孙翊想着在平定内乱之后,就要好好梳理江东内政。因为这时候江东武力很强盛,但是在内政方面可以说是畸形。
一个势力当中,几乎是有且只有一个政治团体,这难道不够畸形吗?
就拿如今的这件事来说,之所以群臣群情鼎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都是淮泗人士。
淮南那一带就是他们的故乡,他们虽然先前跟随孙策南下创业,但心中对于故乡的眷念是无法割舍的。
如果一旦有机会能够回到故乡,而且是以占据者,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故乡,那种诱惑对这时代的士人来说,那根本是致命的。
而且一旦他们将本身的政治影响力,和对地方的影响力合二为一了,他们的权势无疑会更为坚固。
因为有这种潜在的内因,群情才会如此鼎沸。一眼看过去,基本整个吴县臣子都上书了。
其他地方不是没有,只是因为距离,还没送来而已。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淮泗人士。
难道其中没有一两个慎重的人吗,没有一两个建议慢慢商议的人吗?
肯定有,只是在这种能够荣归乡里,加强权势的诱惑力下,他们的慎重、谨慎被慢慢改变和掩盖了而已。
那么这对孙翊一个君主来说,这算什么?
这些吴县的中流砥柱,臂膀心腹是在营造大势,对自己进行逼宫吗?
当然,这些臣子都是忠于孙翊的,他们的本意也并非如此,但不管什么原因,他们目前的所作所为就是已经构成了这种趋势。
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想犯上作乱的心,而是有没有犯上作乱的这个实力。
也许目前淮泗集团无论如何营造大势,依照如今孙翊的威望都可以压制。
但为君者要想到以后,如果再放任不管,任由淮泗集团继续这样壮大下去,迟早有一天会酿成大祸。
而且孙翊压得住,他的后代呢?
任何势力中,都不应该存在一家独大的局面,百花争鸣,互相制衡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现在还仅仅是江东六郡就这样了,等以后有了荆襄,有了中原,有了更多的地盘,难道也只用这些淮泗士人吗?
这样的势力一定不会长久的。
孙翊想当的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的开创者,而不是某个政治集团的代言人。
这件事让孙翊警示起来,他觉得看来是时候要扶持新的政治团体了。
就在孙翊凝眉沉思的时候,车驾停了下来,其身旁的谷利适时对其说道,“君侯,到吴县了。”
听到到达吴县了,孙翊从沉思中摆脱出来。
不管后事有多少艰难险阻,一件件处理就好。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他到家了!
孙翊起身掀开车辇上的门帘而出,一束阳光照射到了他的脸上,长时间呆在车厢内的孙翊,有些不适应阳光。
他下意识的眯了眯眼。
待他适应之后睁开眼时,看到了车辇下,城门前站着的密密麻麻的人。
今日为了迎接孙翊归来,吴县中大小文武官员都到了。
他们见孙翊出现在他们身前,一时间全都弯腰拱手朝孙翊拜道,
“恭祝君侯大胜,君侯万安!”
数百人的声音整齐而高亢,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欣喜,与敬佩。
孙翊看着大臣中站在前方的张昭、周瑜、朱治等人,他们风采依旧,与当初自己离开吴县时并无不同。
只是回想起几个月前,从吴县誓师出征的情景,他们的脸上的忐忑已经不见。
那句由张昭带头喊出的“恭送吾主,吾主万胜”就像音犹在耳一般。
一时间,孙翊竟生出些恍如隔世之感。
人还是这些人,只是人是事非了。
想起出征时臣子们为其唱的那首战歌,孙翊再看着这些好久不见得臣子,他心中轻轻说道,
“不负所望,孤携胜而归矣。”
在孙翊正要下车辇时,一个小巧可爱的身影从远处扑来,直接跃上车辇,爬上了孙翊的身上。
软软的带着一点奶香气的身体,不一会儿就窜到了孙翊怀中。
与此同时,一声软糯的声音在孙翊耳边响起,
“三哥哥,灵泽好想你呀。”
孙翊抱着这个冒失的小女孩,听着小女孩那软声软气的声音,心中疼爱之心大盛,他轻轻说道,“三哥哥这不是回来了吗?”
小女孩听后不言,只是紧紧的挂在孙翊身上,身子在孙翊的怀里扭来扭去的,似乎在寻找一个舒服的位子。
孙翊眼光朝女孩跑来的方向看去,看到了他这一世的亲人,
慈祥的孙母、温婉的大桥、俏丽的徐氏、脸色苍白的孙匡、有点畏缩的孙朗。
他们此时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便是都在朝着孙翊这处看来,孙翊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了思念。
这一刻,孙翊感觉,回家的感觉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