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鲁肃南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下邳郡,东城县,鲁氏故里中。

    身材高硕的一位男子正在收拾行装,这位男子便是现任东城鲁氏的家主鲁肃,鲁子敬。

    在鲁肃收拾行装的时候,一位老妇正在鲁肃房中,她有些犹疑地问道,“子敬真要举家投往江东吗?”

    老妇是鲁肃之母。

    鲁肃闻言停下手中动作,络腮茂密的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轻轻应了一声道,“嗯。”

    鲁母有些不解,老人终归还是眷恋故土的,她问道,“就单单因为江东来的那封信吗?”

    鲁母口中的江东来的那封信,是不久前周瑜写于鲁肃的,信中言道,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犹宜今日。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

    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主睿智,时不可失,望足下速之。”

    想起好友周瑜信中的内容,鲁肃却摇摇头道,“单单仅是一封信,不足以让余如此。”

    “当初子扬来信召吾前去投奔巢湖郑宝,吾心中犹豫不能决,今公瑾来信相召,吾即决意南下,

    难道是因为子扬不如公瑾与我友善吗?又难道是子扬之智不如公瑾深远吗?

    同为好友相召,同为智士相揽,余先前犹豫不定,今则当机立断,并非是心中对子扬与公瑾两人关系有所薄厚。

    而是那郑宝比之吴侯实乃有天差之别。”

    “近来吴侯翊克平庐江,声威大振,观其所为,确如公瑾所言,为一明主。如此明主在侧,余知之却不投,岂不可惜。”

    按照鲁肃的意思来说,他之所以听从周瑜的招揽,是在于周瑜如今的主人孙翊是个明主。

    对于这点,鲁母倒是很信服鲁肃的看法。

    当初左将军袁术听闻了鲁肃的名声,就任用其为东城长,那时鲁肃就私下里对她说过,

    “袁公路骄横无纲纪,非治乱之主,徒凭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惩威而已。如今其虽雄据淮泗,称霸一方,但吾料之,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也,不足以为其立事。”

    说完这番话后,鲁肃为了躲避袁术的任用,就南下居巢寻找周瑜去了。

    当时的袁术是天子敕封的左将军,阳翟侯,地位显赫,他又占据江淮一地数千里地域,兵多将广,是当之无愧的东南霸主。

    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诸侯任用鲁肃时,鲁肃不喜反忧,唯恐避之不及。

    而且断言当时如日中天的袁术会“其亡也忽”,就算是亲生儿子所言,当时鲁母也是根本不相信的,因为这太匪夷所思了。

    但后来事实证明,袁术这座似有百层高的高塔,败亡之快果真如鲁肃预料一般,真的就犹如顷刻间崩塌那般,楼塌人亡,为天下人所瞠目。

    昔日江淮霸主的辉煌,不过两三年,已经消散在这个世间。

    从这件事以后,鲁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既然他说孙翊值得投奔,那孙翊想来定有非凡之处。

    要知道,鲁肃对袁术的招揽可是避如蛇蝎的。而如今的江东孙氏,势力还不及袁术最鼎盛时期的一半。

    只是,鲁母对于另一点还有所迟疑,她问道,“尽管如此,子敬你也无需如此急切,亦无须举家投奔呀。”

    周瑜的来信不过三日,鲁肃收到信后到做出决定南下几乎就是当日的事。

    而之所以三日后鲁肃还未出发,是因为这三日内鲁肃在鼓动族人与其一同南下。

    在周瑜来信之前,鲁肃在乡中蛰伏已经近十年矣,如今却如此急切南下,为鲁母一惊,二则鲁肃打算举族南下投奔孙翊,更让鲁母吃惊。

    这时代的士人千里投奔心中明主的不在少数,但很少有举族投奔的。

    因为这意味这一点,该士人将整族的未来都押在了这位明主身上。

    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士人,除了十分看好这位明主之外,自身也要是个豪杰,敢有这样的勇气做出这样的举动。

    因为这样做了,举族可能会因此鸡犬升天,也可能会就此彻底衰落,鲁肃将鲁氏一族之未来都押宝在了他所选择的孙翊身上,可谓是冒险至极。

    鲁母的顾虑很有道理。

    鲁肃知道母亲是为他顾虑,不想他背负太大的压力。

    鲁氏在东城是望族,家业和乡望是鲁家先辈几代近百年来一代代积攒下来的,如果在鲁肃这一代衰弱了,鲁肃上无法对先祖交代,下没办法对子孙后代交代。

    但鲁肃却不会因此而迟疑,他对自己的判断有自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