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这个姓氏比较少见,而陆家人平时也极少听明玉提起她的家庭情况,久而久之,便没什么人叫她全名,只用“玉儿”称呼她。
陆珏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又是个男娃,起初那两年,明玉对这个孩子也是疼爱有加,因此经常对着小陆珏说起她的一些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七里村的贫穷和乏味的生活,让她对现实愈发不满,即使在其他知青看来,明玉是踩了狗屎才能找到一个疼她入骨的男人。但在她的心里,对于这个男人,对于陆家,对于整个七里村,都隐藏着浓浓的瞧不起。
明姓出自谯明氏、姬姓、北魏时的鲜卑族,而明玉祖上便是北魏时期的鲜卑族斗眷氏,在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改姓明。而明玉的曾祖父在清朝时做过四品文官,定居京城,一直到解放后,明家都没有离开过京城,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鲜卑族出美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明家子女个个长得都很俊,尤其是作为小女儿的明玉,更是鲜嫩得跟朵花儿似的,从小就在父母兄姐的疼爱下长大。到了十年特殊时期,作为书香门第的明家,自然是重点斗争对象。在那个年代,多少人为了活命或者过得好一点,选择了抛家弃子,亲人反目的事也发生不少。
明玉就是在那个时候,选择了跟家里断绝关系,然后远走他乡,来到了七里村插队做知青。
“只听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没想到,真到了有难的时候,作为子女的人也能够狠心和疼爱自己的父母恩断义绝。”听完了陆珏对明玉的过往不含一丝情感色彩的描述,陆珊唏嘘不已,“不过,她都跟家里断绝关系了,当年又是怎么回城的呢?”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想要回城的知青几百上千万,按照当时的情况,华夏的城市根本接收不了这么多的知青返城,因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这些人。因此,返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除非,这个知青的家里给她安排好了一个正式工作,并且可以解决落户的问题,那么只要知青把自己在乡下的事情搞定了,返城的事也就不难。
明玉既然选择在最困难的时候,和家里人断绝关系,那么当困难结束的时候,明家难道还会再接收她,并且还给这样一个白眼儿狼安排工作?
陆珏眼里划过一道冷冽之色,他扯了扯嘴角,说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她习惯装成弱者,用眼泪换取怜悯和谅解,不遗余力地发挥自身优势换取各种利益,以达到她想要的目的。所以珊珊,你一定要记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时候,眼泪并不代表着悲伤,它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工具。”
“哞……”壮硕的水牛拉着沉沉的车,一边从鼻子喷着气,一边悠闲的叫着,不急不缓地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晨曦的阳光越过高山,穿过竹林,透过路边的树木,洒在田野间,落到树叶上。叶子上的露珠儿如同钻石一般,发出亮泽的光芒。缕缕薄如轻纱的烟雾渐渐散去,姿态优美,离去的步伐也如此轻快,很快就消失在山林间,只余下一丝一丝沁人心脾的味道在空气中飘散。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勤劳的乡下人很早就来到田间,累田埂,撒谷种,并在撒好谷种的田埂上盖一层塑料薄膜。
牛车很快到达一个分岔路口,左边便是六里村,沿着右边那条路一直走,就会到达挨着深山的七里村。
“哥,先把我送到六里村吧,我明天再回七里村。”陆珊见六里村已经到了,赶紧开口说道。“这俩口袋我自己拿走,还有一袋你带回去,明天你一早来接我,到时候再还牛车。”
陆珏回想了一下那蛇皮口袋的重量,也就没拒绝。赶着牛车将陆珊送到叶家门口,陆珏刚刚跳下车准备搬东西,就见陆珊面不改色地提着俩口袋,英姿飒爽地跳了下来。
“小心点,珊珊!来,给我拿吧。”陆珏伸手,就要接过俩口袋。
陆珊一脸无奈,指了指近在眼前的院门,说:“哥,不是我说你,你的力气还真没我大。还是我自己拿吧!”
“珊珊长大了,也会打趣哥哥了。”陆珏并没有因为陆珊的话而感到尴尬,他走到前面,替陆珊打开叶家的院门,说,“古人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光读书有什么用呢?体力也得跟上才行,要不然,念再多的书,也只是脑子好用而已。更何况,现在不是还分智商和情商吗?这智商高,可不代表情商也高,可见阅历也是很重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