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臣有本议。”蔡邕说道,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他的身上。
蔡邕在曾任朝中议郎,建宁二年因直谏被宦官陷于罪,罢官归田。
后来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并刻于石碑,立于太学之外,那便是这个时代著名的鸿都石经。
据说每天光是临摹和观看鸿都石经的车辆就超过千辆。另外蔡邕在,书法,琴艺上皆是天下一流,蔡邕,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妇孺皆知的人物。
“臣以为,此时围猎,尚还有所欠妥”拜谒道。
“一来,我朝动荡刚过不久,不宜兴师动众,二来,陛下尚且年幼,恐有失周全。”
蔡邕本是出于一片好心,结果,他的话,却是惹得两派的人,尽都不满起来。
“臣有本议!”
说话的是孝廉在身的郎中李予。
举孝廉是汉朝一种由下往上推选人才的制度。属于察举制。
孝廉,就是功名,有了功名才能实授官职。
“臣以为,蔡公此言有失公允。”李予目光与殿堂上某人对视一下后,猛然大声道。
“老夫所言,有何处失去了公允?不知李公,可否告知一二?”蔡邕眉头一蹙。
他的心中,对于王允他们的想法,隐隐有些揣测,认为大汉不再能够经受的住nn的他,觉得不能让事态往那一步走,所以今天才赶着站出来。
所以李予的话,让他有些不高兴。
“臣知道,在坐的诸位里面,有很多是蔡公的好友,弟子,某接下来的话,可能有些会多有得罪,但是某依旧要说。”李予挺了挺胸膛。
“想我大汉得天下数百年,皇族,宗室,外戚,权贵,公卿多如牛毛,仗义执言而得罪一二人,就得丢官去命。不是所有人都是曹操,不仅没丢了性命,还闯了刚正不阿的名声。”
“但是,某却并不会因此而忌讳反驳的!”李予转身望向蔡邕,继续说道。
“蔡公你弹奏音曲或许当世朝群,但是,对于时局的判断,却是有所误差。”李予笑了笑。
郎中,地位仅次于侍郎,尚书,为皇帝的侍从官儿。
各方面,倒还能够称得上都有点小权利。
李予,也正是刘协身边的人,今天的任务,便是促进围猎的顺利进行。
只是他说出来的话,多少有些对蔡邕不敬,一旁的董卓,却是被惹了出来。
董卓本就是出身豪侠富家,一辈子又靠着赫赫军功一路发家,现在又手握权势,自然刚愎自用。
此时,对那李予不爽,自是无需顾忌,盯着大肚子,站出来的他,直接浑身煞气凝聚,冲着李予的方向,狠狠压了过去。
“蔡公,也是你能议论的吗?”董卓眼眸一寒,不屑道。
经过从洛阳到长安的几个月的相处中,众人都知道董卓这厮的喜怒无常,一见这表情,顿时仿佛被毒蛇盯上一般,汗毛倒竖,不敢再说什么。
朝堂可不是那么好混的,没有一点脑子的人,可能死的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上战场死亡的速度,来的还要快!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白马掠三国》,”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