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从太医那里得知府里最先发现瘟疫的人竟然是年秋月,而且所有的防范瘟疫蔓延的措施都是她吩咐的,不觉深深地看了眼胤禛,心里嘀咕:老四好福气!
南巡时,康熙就知道年秋月是个有主见的女子,只是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大事情,她还能如此掰得清。没有隐瞒,没有恐慌,没有把病人拖到庄子上去,而是立即封锁了疫区,避免瘟疫蔓延。
年秋月的确是个敢于担当的人。
康熙可谓是吃尽了瘟疫的苦头,前几次的瘟疫,如果在瘟疫发生初期,有年秋月这样明事理的人安排一番,瘟疫哪能蔓延的那样快?
瘟疫过后,哀鸿遍野、十户九空的说法一点儿也不为过!
半月后,朝霞康复,贝勒府也没有传染其他病人,胤禛很是欣慰,康熙更是大力赞扬胤禛办事能力强,堪当大用。
一日早朝,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王鸿绪上奏:江浙去年旱灾,蒙皇上蠲田租,发仓谷,截漕米,又全蠲四十七年地丁钱粮。但是,今年因米价稍贵,穷民未免艰难;又因近年官法废弛,不轨之徒在内煽惑,遂有市井“奸民”但是率饥民吵闹官府,打抢富家,一呼而集遂致数百人,官府一时无法。江、浙等地百姓开展了夺粮斗争。(摘自百度)
浙江瘟疫泛滥,形势十分严峻。
王鸿绪奏完,大殿里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康熙扫视了大臣一眼,冷然道:“各位爱卿,今日怎么都成哑巴了?往日不是都能说会道的吗?”大臣又不是傻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谁先开口,皇上就会让谁去平乱。
大臣们皆低头不语,康熙声音凛冽起来:“有了好处,你们一个二个挣得打破脑袋,遇到难事你们就畏畏缩缩不敢抬头,朕心寒啊!”
王鸿绪道:“臣愿前往平乱!”康熙叹息一声:“还是尚书能帮朕解忧!”
王鸿绪开了头,几个大臣纷纷效仿。良久,大阿哥上前一步道:“儿臣愿前往江苏平乱,浙江可让四弟前往。一来四弟曾经在浙江办过事,对那里的熟悉;二来,儿臣听闻此次能够遏制瘟疫在京泛滥,多半功劳归功于贝勒府。儿臣以为,浙江平乱非四弟莫属!”明晃晃的挑衅,不过方法却实用。
一臣子趁机道:“臣听闻此次瘟疫时,年侧妃预防措施得当,这才免除了京城瘟疫的蔓延,。臣以为,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年侧妃虽为妇人,但是有治疗瘟疫的经验,最适合帮助太医去浙江平息瘟疫之乱!”
胤禛气血翻涌,胤禔果然用心险恶,把他拖下水也就算了,还不忘让人把月儿也扯进泥潭。胤禛眯着眼眸,有些怀疑朝霞得瘟疫只怕与胤禔脱不了干系。
这大阿哥只怕早就知道浙江有瘟疫发生,那孩子有可能就是他指示的。
胤禛猜得不错,乞丐女孩儿是被人从浙江带回来的。浙江已有人感染瘟疫,孩子的母亲和妹妹都被人软禁在浙江,逼迫那孩子用带病毒的灵符献给年秋月,好让年秋月把病毒带回贝勒府。
朝霞染病,年秋月当即怀疑那份灵符有问题,让年羹尧马上去找那孩子。年羹尧早胤禔找到了孩子,把孩子藏到了自己的庄子里。
那孩子已经感染了瘟疫,年秋月帮她治好,她感激涕零,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她说自己死不足惜,只求年羹尧能放过她的母亲和妹妹。
女孩子的叙述虽然断章其一,但是邬思道抽丝剥茧,最终断定那人就是胤禔。
俗活说,没有不透风飞墙,年秋月和年羹尧设计让胤禔做海上生意,损失惨重,差点夺了郡王身份,哪能不恨年秋月?
于是,胤禔不惜代价、请君入瓮,祸害年秋月和胤禛也情有可原。不过这些事情年秋月没有告诉胤禛,事情已经发生,她觉得没有必要让胤禛也跟着担心。
康熙见胤禛没有异议,就准许了胤禔的提议。毕竟瘟疫猛于虎,年秋月若能帮忙太医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控制住浙江的瘟疫,也是大清朝的福气。
至于二人要经历的风险,康熙愿意用二人的性命换取大清的安宁。古来帝王皆无情,只要涉及到江山,江山是帝王的第一首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胤禛淡然接旨,谢恩后回到清晖园。年秋月眼见胤禛默默无语,并不知发生了何事,朝堂上的消息总是传的慢一些,年秋月此时尚不知道他们二人已经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年秋月和往常一样闲闲的坐着,说些俏皮的话都胤禛开心。胤禛看着她不知愁滋味的样子,心里顿时酸楚无比。
他眼里氤氲着雾气,一把搂过年秋月揉在怀里哄道:“月儿想吃什么?爷让人给你去买!”前途迷茫,能让月儿开心一时是一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