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文化输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们,与他们交谈后,他写了两封信,一封是通关文牒,一封是介绍信,盖上他的私章、西域三国子爵印章、西域十城邦商业官员印章。

    城主只会数到十(十个手指头),信上的印章已经超出他的数学知识。他开始有点惶恐,他有资格做唐之噶的兄弟吗?他真是赚到了!

    唐之噶再次拿出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比昨天吉晓画得还详细。他亲自教五个大人和十个孩子如何认识地图,可惜乌拉拉人基础知识太薄弱,似懂非懂。唐之噶并不在意,告诉他们没关系,先到阿勒泰城,在那里雇一个会说西域和漠北话、会看地图的翻译,就行了。唐之噶告诉领队(就是那位外交官,他知道如何去阿勒泰城),找女神马鞭商团帮忙,又拿出一张交子,说这张给女神马鞭商团,女神马鞭会把钱币给外交官,让他们小心花用。外交官点头如捣蒜,表示会好好学习,不乱花钱。

    然后,城主和唐之噶目送这群大人小孩踏上去西域喀什的路。

    接着,唐之噶向城市询问,陪探险队出发的四位大侄子和20条猎狗呢?城主立即招来人与狗。唐之噶把四人和20条狗分别编入四支小队,跟着也出发了。

    唐之噶还想要几只船的,他见鄂毕河水面宽阔平缓,想坐船顺流而下。但是阿古拉带他见过船只,都很小,最多一只船能载四匹马。不仅如此,“船”还很少,倒是有不少木筏。

    阿古拉说:“这里的造船技术,是由女神马鞭传过来的。连做船的工具,也是从女神马鞭这里购买的。原本这里的人,是用木头、皮索扎成木筏。”

    唐之噶说:“还是得建大船,这样才方便的大宗物资运输。”

    阿古拉称是,说如果真能大开发漠北,那么会在这里建造船厂。

    漠北最大的问题在于,漫长的冬季。九月开始下雪,雪季一直持续到来年四月。在更北边的地方,还有终年不化的冰川。

    队伍顺着鄂毕河朝西北方走。这里已经走出了一条商路,根据地图,再继续往西边走,有“秋明城”,那里盛产石油,是由女神马鞭商团发现的。女神马鞭就地建了石油井和炼油厂,炼出的成品油装罐往西运到海边,再经船运到西域。

    有炼油厂的地方,探险队是不能去的,女神马鞭怕唐家窃取炼油技术。

    顺着河走了七天,就离开鄂毕河,朝北方出发。

    乌拉拉向导说,接下来的路,他们也没有走过。因为那里是凶兽的地盘。

    唐之噶率领的第一队打前锋,两个会木系法术的佣兵,与树木沟通,能看清方圆一百米的任何动植物。土系法术者,轮流上前,向前推出道路。唐家学者手拿罗盘,指引着方向以免走偏。这里的树木主要是松树和白桦树,地面上多是树叶,耐寒苔藓。

    唐之噶坐在马上感慨,有法术真方便。

    佣兵队伍中,土系法术者占一半,开荒嘛,女神马鞭有经验。

    举着罗盘的唐家学者,看着土系法术者推出的泥土,感慨道:“这土真肥啊。”

    唐之噶也看过去,厚厚的一层腐烂的树叶下,泥土质呈深褐色。他立刻联想到了“黑土地”。

    一个耗尽法力,坐在马上休息的土系法术佣兵说:“就是冷了点。”翻出的泥土,还带着冰渣。

    唐家学者问:“这里的温度有记录过吗?”

    佣兵摇头:“不知道。”

    唐家学者把罗盘递给一个佣兵,让他看着办,然后驱马朝后走,走到女神马鞭学者旁,问他们:“这里的温度有记录吗?”

    女神马鞭学者说:“有。但是记录得不详细。”

    接着两人聊开了。

    学者们都是生活在漠南王庭的。他们只记录了漠南的气候变化。

    漠北的土著木有文化,更不可能文字记录气候啥啥,他们通过口耳相传“四月开始雪化了,五月草疯长,七八月热死人,九月开始下雪,收拾屋子备好肉。十月开始猫冬,一直到来年四月”。

    唐家学者说这里的泥土很肥沃,种菜一级棒。接着两人开始讨论这里种什么粮食和蔬菜合适。首要的是耐寒作物,大家一致觉得黑麦和土豆很好。其次是不耐寒,但是生长期短的作物,比如芥菜、小蕃茄等等。

    唐家学者和女神马鞭学者相处得特别好,互相交流知识。

    唐之噶通过天书,仔细阅读过西伯利亚的相关资料。西伯利亚矿藏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泥土为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想着当年割让出去的土地——心痛得无以复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