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更多!本王虽是想过此事,但生恐宁远那边有明军大兵在侧,一旦我军防御兵力薄弱,明军趁势赶来救援,那边有些棘手了!这样吧,本王这就下令,抽调三千蒙八旗来此,智顺王,你即刻率部下移营宁远,不使宁远方向兵力削弱!”
就在清军第二次攻打秦军营地时,镇远堡内的陈奇瑜正在召集堡内的将领分派任务。
面积不大的镇远堡内现有近两千驻军,其中五百名京营士卒算是陈奇瑜的标营,剩余的一千余人人则是原来的辽西官军。
这一千余名辽西官军分别由宁远分守参将贺歉和游击李禄统领,其中贺歉手下有五百余人,李禄则是领着八百人。
二人本来在宁远驻守,但在孙传庭率大军抵达前,兵部将他们一起调到了得胜堡。
大明统兵大将的官阶由高到低大体为四阶: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
虽然高阶将官有统兵权,比如某总兵麾下有副总兵、参将、游击,但这些将军以上的将官也有自己的辖地和部属,平时各自驻扎防地,很大程度上,总兵对他们的约束力很小。
再比如贺歉和李禄,虽然贺歉官阶为参将,但他对低一阶的游击李禄却并没有管辖权和指挥权。
自打数日前知悉清军大队人马正在赶来后,陈奇瑜便立刻将堡内贺歉和李禄手下的夜不收全部派遣出去,四处打探清军的动向。
由于东向驻扎清军太多,夜不收无法抵近探查,所以陈奇瑜对清军攻打秦军营地的战果并不知晓,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清军的大体部署和目的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在吩咐夜不收将宁远城外之敌的粮草存放处探查清楚后,陈奇瑜决定选派小队敢死之士,夜袭敌营,放火烧毁其粮草辎重,逼迫清军回撤。
“贺歉、李禄,本官吩咐之事可已准备妥当?此事事关整个战局之成败,容不得半点疏忽,若倒时无果而终,那就休怪本官拿军律作伐!”
一身大红仙鹤补服地陈奇瑜神态威严地坐于守备官署大堂的主座上,陈奇之立在他的身侧,贺歉、李禄、京营千总韩灌则是站于堂下听令。
“禀大学士,卑下已自手下八百人中征募五十名敢战之卒,只等大学士一声令下便可赴死!”
看到贺歉没有表态,李禄犹豫了一下后弯腰拱手行礼回禀道。
“贺歉,你那边是何情形?为何不回本官之话?!”
陈奇瑜冲着李禄微微颔首之后,语带不善地看向了贺歉。
“禀大学士,卑职只征募三人,比不得李游击,故此才没敢回话!”
贺歉不满地瞥了一眼李禄,语带敷衍的草草拱手回道。
李禄则是神态平静地目光低垂,没有和他有什么眼神上的交汇,韩灌则是用极度不悦地目光地瞪了他一眼。
当初洪承畴督师蓟辽路经宁远时,作为祖大寿家将出身的贺歉就表现出了对他的轻视之意,更别提眼前这位所谓的空头大学士了。
陈奇瑜闻言大怒,心中杀意顿生,但面上却是丝毫不露声色。
他可不是洪承畴那种不喜得罪人的性格,杀伐果断的性格才是他当年立下赫赫功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才来关外不久,所以并未将贺歉等人的底细摸透,只是对堡城中的军伍有个大致了解。
但现在看到贺歉的这种举止神态,陈奇瑜一下子明白,这人肯定是有所倚仗,故此才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呵呵,究竟是九死一生之事,寻常人等难免有贪生之心,若是人数过少那便只用李禄这五十人便好!这样吧,贺参将且稍稍歇息,本官稍后还有升赏之事要讲。李禄,韩灌,你二人随本官入内商讨一下夜袭之事。安素,给贺参将端搬个座椅来!”
说罢,陈奇瑜起身离座,在冲着陈奇之使了个眼色后,便施施然向二堂行去。
韩灌和李禄赶忙举步跟上,贺歉依旧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陈奇之赶紧搬了一张椅子过来,热情的招呼贺歉坐下,随后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