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原来是官民有别啊!
江城市有三镇,江滨江林江风,成品字形,江风镇在北,是头,也是老区,江滨江林是两支脚,江滨镇在左,江林镇在右,长江从头到脚横穿而过,武荥河从江风身旁直泄而下,如擎天巨手,把江滨江林从中剖开,注入长江。江城市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江风古有夏汭、江渚之名。红陂区境内的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山南水北谓之阳,江风在长江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江风及江城皆有近两千年历史,而江滨区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江风的荒洲。东周时,江城一带便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地。西汉时江风归属沙羡县。而江城最早城池是建于东汉末年于今江风的却月城、鲁山城,和今江城的江滨区。东汉末年,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风太守,将郡治设于江风龟山的却月城中。因此江风江滨都是江城的老区,不过江风更悠久,而江林区是近代才兴起的新城,源于张之洞发起的洋务运动,规模人口都比江风江滨要少得多,发展的潜力也大,江城市委市政斧数年前也从江风区迁了过来。
王昌林坐在小车上,看着眼前宽敞的街道,花团锦簇的一幢幢政斧办公楼,绿叶成荫的住宅小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主干道,心里很感慨:江林镇现在是江城的样板,城市最漂亮,绿化亮化最到位,交通也最方便。品字形的三镇,江风和江林之间,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长江公铁两用桥相连,那是建国以来第一座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是时,开国领袖豪情满怀,挥毫写下壮丽诗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来市委市政斧迁到了江林区,在江林和江滨之间,又修建了第二座大桥,横跨武荥河,也是公铁两用,没有长江大桥长,但比长江大桥宽得多,也华丽得多,每到晚上,溢彩流光,桥头两岸,绿草如茵,江风习习,是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但江滨和江风之间,仍没有桥梁相连,一直沿用百年来的轮渡,上下班和节假曰,车流人流往往雍塞好几里,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成为江风江滨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大的瓶颈。王昌林先是在武传县,后又在市政斧市委办,都是人微言轻,没有置喙之地,现在不同了,自己成了江城市分管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副市长,人民赋予了自己权利,自己就一定要穷尽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让江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想到这里,王昌林豪情满怀。几年的机关工作,把他磨砺成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一直以来,没有自己的时间表,一切以所服务的领导为中心,现在独当一面,才重新体会到自由自在的乐趣。
小车驶过靓丽的江林区,爬上略显陈旧的长江大桥,进入江风区,街道开始变窄,房屋低矮,许多都是上百年的老建筑,有西式洋房,有明清四合院,有近代的老商号老店铺,以两三层的建筑为主,每隔几十米就有一根或几根水泥电杆,电线电话线还有许许多多的管线缠绕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
“市长,到哪里停”?向辉坐在副驾驶座,回过头来问。
“到枫叶路口下,小刘把车开到太平路东路口,我们从那边回。”王昌林从小和父母生活在江风区,对这里很熟悉。刘海答声好,就把车很平稳地停在枫叶路口。江风区枫叶路小商品市场是全国闻名的商品市场,货物充足,品种繁多,水路公路交通便宜,在中南地区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