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没有用任何卑劣的手段,她展示了她写年代文时积攒的功底。
当初为了写年代文,她查了非常多的相关资料,从物价到当时民众的心理,再到每一年发生的大事儿,这些文献报纸上都有。
查过这些后,还要采访一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看有没有明显的bug。
写一本书前期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但为了读者能够阅读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必须要做的。
原创者辛辛苦苦弄的背景,就被这些抄袭融梗狗随便用了,原创还在翻阅大量的旧时报纸资料时,人家伸手就融了梗,有时候还能搞个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这个跟柳欣荷隔空pk的世界里,陈溪用她的知识储备狠狠证明了原创的伟大。
她熟知每一个时间段会有的拐点,也熟知民众的需求,还知道哪儿能弄到货源,做起生意来几乎是几何级数地翻倍,很快就完成了资本初级积累。
反观柳兰,全凭她的作者亲妈融梗,融人家做餐饮的梗失败后,一转头又做起了服装生意。
她低价购置了服装厂被耗子咬过的布,然后加工喇叭裤往外卖,赚了一笔钱。
陈溪一看就乐了。
抄不到她的梗,跑去抄袭别的作者的梗了。
柳兰雇了俩人,把她家改成了小型服装厂,黑天白夜的忙活,做出来的服装被一抢而空。
她欣慰不已,可一转头就看到人家张小花的夫妻店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张小花卖的磁带引领潮流,谁能买到她家的货,都是时髦的象征。
等别人也开始效仿时,张小花又鼓捣别的去了。
柳兰这边服装做了几批之后,进不到合适的货源,又有人模仿,又遇到了瓶颈。
其实溪爷晚上闲着没事儿跟易天啃螃蟹聊天时也分析过,如果柳兰愿意在一个领域踏实下来钻研,还是有出路的。
比如这个服装,自己手做成本嫌贵,她可以去外地找价格便宜的成衣过来。
现在正逢节点,物流不方便,各地的经济水平也不一样,专研带货是绝对能起来的。
奈何这柳兰的智商随她亲妈柳欣荷,只想着赚快钱,搞那投机倒把的买卖,不愿意在任何一个领域钻研。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四处打井,打两下没水就跑,最深处的水源都被她这样放弃了。
柳兰这时手里也有一笔积蓄,远超普通人家。
如果没有张小花的幸福生活做对比还好,跟人家一比,就觉得落人下风不甘心。
有时走路遇到了,也觉得张小花长了个小人得志的脸,嘲讽她赚不到钱。
在这种旺盛的攀比心之下,柳兰的亲妈又帮她融了个赚钱的梗。
“那女的好像租了个仓库。”这天吃饭,易天把他得到的消息告诉陈溪。
“哦?”
“挨着咱家仓库。”
陈溪放下碗,“还有地方?”
当初选店址是易天出的面。
他不仅选了店,还在店后面选了一排下房做仓库,签了两年的租期,他和陈溪的店用不了那么多仓库,那些下房刚开始都是空的。
但很快,这一条街做生意的多了,都从易天这租库房,价格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