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家有田地,这些年一直是周学礼在管着,地里是个什么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如今听了周学年的话,心里就不太舒服。
“大哥,你没去过地里,不知道情况,地里的庄稼刚种下不到一个月,现在就是天天浇灌都不成,河里的水的水位都低了,我觉得再如此下去,这一季庄稼是不成了。”周学礼忧心郁郁的说道:“刚收回来的小麦,除了交赋税的,剩余的大哥你也卖了不少了。”
地里是种冬小麦,然后再种水稻,今年的麦子收了后,周学年就卖了近八成,剩下不多了。
如果水稻死了,即便再种,过了季节,只怕收成都会差些。
周学年还没说什么,鲁氏就道:“二叔这话听着像是埋怨你大哥似的。你大哥读书,将来中了秀才举人进士,咱们老周家可就不是耕田的了。”
话里,好不与有荣焉,仿佛明儿周学年就是中了进士成了大官人似的。
梁氏心里不屑,真要有这个能耐,就不是这个年纪还是个童生了,偏偏大房还认不清事实,以为自己真能读出个大官人来。
虽然才嫁过来几天,但晚上梁氏和周学礼如胶似漆的,早就把老周家摸了个第底儿清。
这么些年,家里地里活等庶务就只是周学礼在操劳,而作为大房,身为长子的周学年的永远就只是用要读书来敷衍,从不帮家里做事儿。
用她大伯的话说,他是读书人,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有出息,其实就是推卸责任。
偏偏这家里都没一个人反对,周学年伸手要银子,都是对的,虽说他帮着保长做个小书办能得二两银子的月钱,但鲜少交出来,都是往外打点,甚至不够了还问家里伸手。
在梁氏看来,周学年是个自私的,就算发达了,也不大可能提携二房。
所以如今听着鲁氏的话,心里十分不舒服。
凭什么大房就这样理所当然的坐享其成呢!
周学礼也不舒服,道:“大嫂,我没有埋怨大哥的意思。只是家里的田地一直是我在管着,我自然更清楚一些。”
“是这样没错,二叔你忘了,你成亲也花了不少银子,不卖粮如何成?”鲁氏似笑非笑的。
这话一出,周学礼和梁氏的脸色都变了。
“够了!”老周氏听得头疼烦躁,喝道:“吵什么吵。”
众人噤声。
“梁氏,你说五福在镇子做事?”老周氏看向小儿媳问。
梁氏连忙点头,拉上周学礼说起回门时在百宝银楼所见。
瞥见鲁氏的脸色,她不忘说:“娘,我听说姐姐头上的簪子,还是五福亲手所雕的呢。”
簪子的事,是鲁氏的大忌,想到因此招来的祸事,当下脸就变成猪肝色。
“娘,梁氏也没说错,我看那店里的伙计对五福很是推崇恭敬,还和掌柜也很好说话呢。”周学礼也帮口:“所以我想,她得到些消息,也是正常。毕竟是当掌柜的,百宝银楼又是这么大个铺子,知道些消息很正常。”
老周氏皱起眉。
“她还能雕琢玉器?”周学年满脸怀疑。
鲁氏想到和娘家人说的,叫道:“娘,这五福,该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身了吧。她才多大,会雕什么玉啊?”
梁氏脸色一变,心想这话好歹毒,说一个小姑娘妖孽附身,传出去有什么好名声?
又想明明只是为存粮的话说事,偏偏大房的人都拐到这上面,分不清主次,看来周氏的好意,他们是没打算领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