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大规模种植大豆还可以帮助戒指世界那些荒芜的大平原保持水土,增加土地肥力。
小祁也不得不承认老祁的话有理,他掌握着一个星球,这个星球的开局又是如此荒芜。刚发现戒指世界的时候,老祁就给他提供大批优质大豆种子,让他大规模种植。
大豆在小祁一轮又一轮的播种下,大豆那是越收越多,可以播种的面积越来越大,差不多在戒指世界那些新出现的土地上都种植过一轮。
后来,祁景焘收集到的物种资源越来越多,开始在戒指世界有针对性地按照地域特征搞绿化,大豆才在最适合种植大豆的东北大平原安家落户,成为东北大平原的主产农作物。
哪怕如此安排,东北大平原产出的大豆也太多了,产量那是论亿吨计算,难怪老祁毫不客气地一次就拿走2亿吨,而在那个庞大的戒指空间里面,还堆积着差不多4亿吨大豆,他都不打算让佘老师在现实世界大规模种什么大豆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大豆的发源国,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每一道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在19世纪早期,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原产于我国的大豆乘上远洋的巨轮,来到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陆,成为当地的新物种。
不过在当时的欧米国家,大豆一直都不是制作食物的主要原料。欧洲人主要是用大豆作为饲料,而米国则利用大豆能够固氮的性质,种植大豆提高耕地的有机氮含量,生产出来的大豆,则直接送去榨油厂。
由于当时榨油技术所限,榨出来的油有股青草味,因而没有进入厨房,而是变成油漆刷在了汽车上。
直到二十世纪初,美米出现了油脂短缺,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又一次进入了米国人的视线。
米国不但开始加大对华的大豆引种力度,还曾要求其引种者收集华--夏人用大豆制作“奶酪”,也就是华--夏人口中的豆腐技术。至此,大豆在米国开始站稳脚跟。
不过,此时的米国,大豆主要还是依赖东亚进口。直到二战时期,华夏一直都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
到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切断了东亚对美国运输大豆的交通线,同时,在战争期间,黄油的生产也遭遇到了阻力,不得不使用人造黄油替代……以上种种因素迫使米国人自力更生,自己生产大豆。
1941年米国农业部开始第一个政斧大豆价格支持计划,鼓励农民生产大豆。结果一年之后,米国的大豆产量就超过华--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一直保持到今天。
而且到1973年,大豆已经成为米国的头号经济作物,并领先于小麦和玉米。
我国大豆在9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是不需要进口的,不过其后,大豆进口开始迅速增长。
老祁给小祁的一份统计数据说:他那边,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约为1.03亿吨,占全球消费的30%。其中,国产大豆1500万吨,从国外进口8800万吨。
我国作为大豆的主要消费国,87%的进口大豆都用来压榨豆油,压榨后的副产品豆粕在养殖业、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例如豆粕可以用来加工成养殖所必须的饲料,诸如鸡饲料、猪饲料。如果没有进口大豆,可能养殖饲料远远不够。
大豆的正常亩产量只有300到499斤,2019年国产某地大豆的收购价格在1.6元,按照本地平均收成,每亩能卖510元。如果是自己的地还算可以,要是流转承包的土地,光租金就要500元。可以说,农民种大豆不挣钱,甚至还要亏。
我国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却非常稀少,根本上就不可能如同米国、巴西那样搞大规模种植,机械化耕种。
产量不高,种植成本较高成为国产大豆在价格体系上难以和国外产区竞争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饲料加工业,食品工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就难有话语权,国内大豆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祁景焘打算和相关部门协商一下,像大豆这类产值不高又必不可少的农作物,除了提供一部分优质种子,让全国各地农民和菜农自行种植外,干脆在祁家秘境大规模种植,提供给国内使用算了。
反正,祁大神仙在戒指世界种植大豆又不费事,还能养地力,一举多得。估计,老祁一次性拿走2亿吨大豆也是打这个主意吧?找时间问问老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