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瓦剌太师也先,俘获明英宗,大军逼近北京。
于谦挺身而出,发出“建议南迁之人,该杀”的怒吼,一举鼎定大局。
这时,瓦剌大军已经逼近北京,摆在于谦面前的难题还有很多。
土木堡葬送了明朝所有的精锐,于谦需要士卒和军粮,可时当时却有个困难,粮食不在北京,而在通州。
这时瓦剌小股骑兵已到,如果让北京的军民去运粮,也先可能突然杀到,攻下北京,民夫运粮没有护卫也容易被瓦剌发现,从而夺取通州的粮食。
如果瓦剌骑兵一来,通州很可能守不住,粮食会落入瓦剌人之手,而瓦剌人有了粮食,就能长期围困北京。
此时,就有人建议将通州的数十万石粮食烧掉,可是烧了粮食,赶来北京的援军,便没粮吃了。
这个问题困扰着北京的大臣,不过于谦一句话,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让从南面赶来的援军,先去通州,每个士卒自取口粮,通州的几十万石粮食,便被二十万援军,护送着运入了北京。
八月底九月初,正是秋收时节。
虽然从一月间的忻口之战后,魏国已经大半年没有大战,但此时正是百姓忙碌的时节。
此时,明显不适合抽丁,可是叶尔羌那边却又不能继续拖下去。
虽说莎车城是否被攻陷,叶尔羌阿布杜拉汗是否被瓦剌杀死,对于高义欢而言都不是很重要,但是魏国却不能忍受商路断绝。
如果长此下去,魏国手工业必然受到重创,重新沦为农业为主的边缘性区域,而藩府抄发的银票,没有税收作为支撑来进行回购,那银票信誉也可能崩溃。
这时王京城外灞水沿岸的仓库旁,一队队的魏军马军,在此集结,每匹辅马上都驮着两袋子粮食,或者是肉干、盐巴,然后便各自翻身上马,浩浩荡荡的往西行军。
从关中通往嘉峪关的官道上,骑着战马,背着火铳,身边跟着一两匹备用马匹的魏军士卒,还有装着帐篷等物资的骡车,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因为步军出征,准备时间长,行动速度慢,消耗又十分巨大,所以高义欢暂时只调动三镇马军。
得益于击败清军,加上魏国有了自己牧场,以及与蒙古人和吐蕃人进行茶马交易,魏军拥有了大量的马匹。
高义欢便下令,被征调的各部马军,先到王京附近的仓库,自取口粮,然后骑马西进。
在从关中前往嘉峪关的途中,各州府储备的仓库,也将向军队敞开,让军队进行补充。
这样一来,从关中到嘉峪关千余里的道路上,魏军消耗的粮食,便能再次补充,以便魏军出关时,能够携带大批口粮。
于此同时,高义欢还下旨征调,青海的蒙古人和吐蕃人随军出征。
当然藩府将赐给这些部落一批堆积在关中仓库内的棉布、粮食,还有其它物资,来换取这些部落的牛羊,让这些随军出征的部落,赶着成群的牛羊,作为大军的口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