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九月份时,正是庄稼收获时节,他们就在队部集合,排成一队,唱着歌扛着镰刀下地。那时的歌大多都不很长,又都是主席语录歌,还有京剧样板戏唱段。语录歌可以踩着点唱。他也会唱。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样板戏就有些难度,唱得往往不齐,就有一个唱得好的来领头。
红梅唱得最好的是《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但他比亲眷还要亲……。”
红梅的声音圆润清亮,堪比云鹏在北京和妈妈去大戏院里听的。因为有了那次做泥鳅的经历,他们就更熟悉了。
“你是哪里来的?”
走着走着,尹红梅就撵上了走在前面的云鹏。
“我,我……。”
云鹏支支吾吾的。来到屯里,舅舅就叮嘱他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免得有事。舅舅说了不让说真身份,却没告诉该如何回答人们的盘问,而云鹏又是个不会撒谎的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尹红梅格格笑起来。她笑得很响,声音很好听。
“你别害怕。我又不是工作队的,也不是查户口的。”
他们并排走到了一起。
“你不是本地人吧?”
他不能不承认。他不想承认他的口音也不能帮他掩饰。
“我的老家在南边。”
尹红梅格格笑起来。
“真的?”
“不信你就上我家看户口去。”
晚上没事时,云鹏真的到她家去了。但不是看户口,只是想说说话。
她要去取户口本,被他止住了。
“那么你说,我们可以说什么?”
尹红梅歪着头,看着他问。
云鹏站在地中央,打量她的家。她家都是女孩,所以布置得比舅舅家温馨。这是一担挑的三间拉和辨草房。爸妈住一间,她和两个姐姐住一间。姐姐们出嫁了,就只剩下了她自己。南北的大炕。两盘炕上都铺着花格子的地板革。一盘炕上堆着几袋苞米和黄豆,还有园子里摘的豆角和柿子,另一盘炕上炕梢叠着一套整整齐齐的被褥。炕头是被柴火烧成的焦糊色。
看见云鹏打量炕头,尹红梅不好意思地说道:“光睡觉了,把炕都烧糊了。”
云鹏哼哼的应答着。其实他的目光没在炕上,他的目光落在了炕头暖墙上的一块木板上。暖墙是东北人取暖的最主要方式。将住房和厨房的墙壁用红砖砌成能走烟的火墙,冬天里即可让屋子里暖和,又可以在上面拉条绳晾衣服。云鹏不是注意上面的绳子,而是看见了一块木板。它像条扁担似的担在炕头和炕尾的砖墙上,上面摆了一排书。
“这些都是你的?”
云鹏问。
“是啊。”
“可以看看吗?”
“当然可以。”
说了这话,尹红梅笑了起来。因为没有她的帮助,云鹏是看不了的。要取书,必须得上炕。
尹红梅脱去鞋子,跳上炕。说:“要看哪一本,我来拿给你。”
云鹏拿了一本《林海雪原》。
从那以后,运鹏不吃饭的毛病很快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吃胖了。凡碰到他不喜欢吃的东西,他就一边吃一边看书,不大一会,食物就下去了。所以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觉得哪样食品他不愿意吃了。
半年过去了,尹红梅家火墙书架上的书几乎都让云鹏看遍了。有的认为好的,他还看了两遍。
云鹏返回浙江时很仓促。
舅舅接了一个外地长途就跟头把式的回了家。
“云鹏呢,运鹏在哪里?”
进门他就忙不迭的叫。
他这时正在看一本新借来的书,叫《红楼梦》。
“这是本最好的书了,**都说它好。”
尹红梅告诉他。并且说人家拿书当宝,不肯轻易借,她答应了三天就还才拿出来的。云鹏正在为这三天还书拼命。
云鹏嘴里嚼着煎饼,手捧着书从屋子旮旯里出来。
“舅舅,你找我有事?”
“岂止有事,有喜事了。你爸爸没事了,结合到了革委会里。来电话了,让你马上返程。快收拾收拾,到上海的车票咱这边都有人给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