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心是这世上最坚固,也是最易变最难琢磨的东西。很多时候,那份曾经血浓于水的亲情、有情饮水饱的爱情,都可能在柴米油盐的日复一日的侵蚀下变得支离破碎!
不说这次老王家和老郭家的人过来参加婚礼,老老少少全家都出动了,各人心里多少都揣着打秋风的小算盘。就说跟着芽儿大舅他们一块过来的几位表哥表嫂,在乍一见到京城肃穆庄严下的繁华后,心里也不由闪过一丝念头,不愧是京城,自家要是也有机会搬到这里该多好!表弟和表妹们一个个都那么有本事,随便帮衬一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心底泛起了层层涟漪,但谁也没表现在脸上,也不敢表现在脸上。
芽儿外公年轻的时候,在周围十里八村的也是响当当的说一不二的主,属于那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为人豁达开明,但有时候又顽固的很!哪怕如今上了年纪,早当甩手老掌柜不管家里的琐事了,但积威尚在。
这几年,芽儿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杜妈私下没少帮衬娘家人,帮着开店面,盘铺子,逢年过节给老人的零花钱更是给的足足的!但芽儿外公活了大半辈子,深知人心易变的理儿,光是看底下几个孙媳妇私底下经常叽叽咕咕,有意无意的就在自己和老伴耳根子念叨两句,还能知道小辈们在盘算什么,还不会看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不知足呗!平时,芽儿外公没少拿话敲打家里人。
靠人不如靠己,别说杜妈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就是亲爹亲娘也没有帮衬儿女一辈子的事儿!亲人之间伸手拉扯一把是情谊,但谁也不能靠别人靠一辈子,老闺女家已经帮衬的够多了!
况且,芽儿外公了解孙子辈,或老实憨厚,或有些小精明爱计较,但绝没一个坏胚子,就是胆魄和见识少了些,不像是干大事儿的人。有老闺女一家帮衬着,他们守着一亩三分地踏踏实实的过富裕日子还行,别的就不指望了!但小富即安,平淡踏实的日子,在芽儿外公看来,才是人一辈子最大的福气!
可俗话说的好,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易变,老闺女心里惦记着娘家,芽儿外公固然觉得窝心,但也怕杜妈不小心帮出一只白眼狼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芽儿外公这积威甚深的大家长坐镇,老赵家当然出不了什么幺蛾子!但王家和郭家就不一样了,从上午下了火车,这心里就一直没平衡过!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啥叫城里人,啥叫戏文里的皇城根,天子脚下,一行人这次总算长了一回见识!
柏油大马路干净又宽敞,车水马龙的恁多四个轮子的小轿车子,马路两边的楼房那叫一个气派敞亮!穿着喇叭裤皮夹克的小青年,描眉画唇、烫着大卷发的时髦女郎,看着要多洋气有多洋气!路人行色匆匆,那精气神一看就跟老家的人不一样……零星传入耳朵里带着点儿化音的北京话,文绉绉的怪好听!
而接下来的所见所闻,更是让人心底泛酸!在饭馆吃饭时,菜单上随便一个菜的价格都能赶上一大家子在老家时半个月的花销了!安顿的招待所,里头房间那叫一个窗明几净,那叫什么卫生间的茅房也在房间里,干净的够快赶上老家的堂屋了,也不知道服务员咋弄的,还香喷喷的一点也不臭,就是不知道在里头住一天得多少钱……
郭小海和王大江哥俩直接把老家的人安排到招待所,没安顿到家里,一行人心里不是没有疙瘩。咋地,这是嫌弃当叔伯姑婶的给他们丢人了,整天踩黄泥巴的脚还蹬不了贵门了!但这话也就是偷偷嘀咕两句,心里都清楚,这次老家过来的人实在太多,事先也没打招呼,没看见偌大偌气派的招待所都快让自己这一行人住满包圆了嘛!
再说了,大嫂(弟妹)人家事先早就说了,不是不让住家里,是实在住不开,等会儿老人和孩子都跟着回家住去!话都到这份上了,住招待所也不用自己掏钱,还能说啥!
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想看看老大(老四)在京城的新家啥样!正好杜家大姑她们担心老人孩子撑不住,打算带人回家洗漱休息。众人一听,把行李朝招待所随便一放,分成两拨也都跟着去了!
当初王大江买院子的时候就看中了地段好,老家一行人安顿的招待所就在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她们新家中间,离得都不远,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儿,倒也方便!
一行人分两路,远远的乍一看到杜家大姑他们在胡同里头的新家时,众人酸了一中午的心顿时变得平衡了一些。
京城居大不易,这句老话没说错!青砖灰瓦的小四合院看着齐整是齐整,但不是气派敞亮的大楼房,从外面看也没啥,挺不起眼的,还没自家在老家刚盖了没两年的那一溜红砖大瓦房看着气派呢!
但进去了,众人才知道什么叫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
院子不大也不气派,但房间里那大冰箱大彩电的,看着瓦亮锃新,绝对的洋气玩意。房间里布置一新,新买的床上也不知道铺的什么垫子,老厚一床,坐上去人差点没弹起来,还有正屋里摆着的那叫沙发的,大家屁股都不敢往上坐。窗帘桌布那些也样样不缺,那干净整洁劲比电视里演的还大方舒适……
转了这么一圈下来,再一想老家到处都是鸡屎狗粪的埋汰样,小辈们有些话不能说,大男人也不大关注这些细节,但当姑嫂妯娌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